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5月04日

2025-05-04 17:28:43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5月0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在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降低室内CO2的浓度
  • B: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
  • C: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答 案:A

2、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处理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
  • B:定期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
  • C: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 D: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

答 案:D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 A:雄性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加倍
  • B: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几乎增加一倍
  • C:雌性秀丽隐杆线虫每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减半

答 案:AC

2、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 A:大肠杆菌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分泌蛋白质
  • B:植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
  • C:动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氨基酸
  • D:动物细胞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排出Cl-

答 案:ABD

主观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某种猫的雄性个体有黄色、黑色两种毛色,而雌性个体有三种毛色:黄色、黑色、黑黄相间。分析这种猫的基因发现,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Xb(黄色)和XB(黑色)。毛色为黑黄相间的雌猫也被称为“玳瑁猫”,其毛色由黄色与黑色两种斑块随机嵌合,因酷似一种海洋生物“玳瑁”而得名。“玳瑁猫”均为杂合子,是两条X染色体之一随机失活所引起的特殊的表型效应。具体而言,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若某一体细胞中XB所在染色体失活,Xb所在染色体有活性,则该细胞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仍维持一致,即XB所在染色体失活,Xb所在染色体有活性,因此Xb基因正常表达,形成黄色毛皮斑块;若某一体细胞中的Xb所在染色体失活,XB所在染色体有活性,则情况相反,子代细胞中XB基因表达,形成黑色毛皮斑块。 X染色体失活的机制是什么呢?科学家发现,在X染色体上有一个失活中心(XIC),这是一段能影响基因表达的DNA序列。XIC位点有一个Xist基因,其转录产物为一段长度为15~17kb的RNA,这段RNA并不进一步翻译为蛋白质,它常与转录了自己的那条X染色体结合,一步步地包裹整条染色体,最终导致该染色体失活。另外,这段RNA在包裹了染色体之后,会吸引和富集100多种蛋白质到X染色体上,进一步稳定和维持这条X染色体的失活。这种特定染色体失活的保证可能是通过DNA甲基化进行的,因为科学家发现,在失活的X染色体上,很多区域的DNA发生了甲基化。 (1)毛色为黄色的雄猫和雌猫的基因型分别为()、()。 (2)玳瑁猫毛色具有黑色和黄色不同斑块的原因是()。 (3)资料中所述RNA会导致()的X染色体失活,并且这种失活可以维持稳定。 (4)你认为X染色体失活()(填“属于”或“不属于”)表观遗传的现象,理由是()。  

答 案:(1)XbY;XbXb (2)细胞中总存在B失活或b失活 (3)一半 (4)不属于;在不改变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使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但是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解 析:(1)本题主要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题干说“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Xb(黄色)和XB(黑色)”,雄猫的性染色体为XY,黄色雄猫的基因型为XbY,雌猫的性染色体为XX,黄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2)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文中玳瑁猫均为杂合子,是两条X染色体之一随机失活所引起的特殊的表型效应,可知玳瑁猫的基因型为XBXb,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若某细胞Xb失活,则其所有子代细胞均表现为黑色,若某细胞XB失活,则其所有子代细胞均表现为黄色。失活随机发生,猫整体呈现两种斑块随机嵌合,即玳瑁猫。(3)本题主要考查对转录的理解与获取信息的能力。文中提及的RNA常与转录了自己的那条X染色体结合,结合玳瑁猫的成因,可知会导致一半的染色体失活,并且这种失活可以维持稳定。(4)本题主要考查表观遗传的概念。表观遗传是指在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X染色体失活虽在不改变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使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但是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故不属于表观遗传。

2、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果实颜色非常丰富。果实颜色取决于果皮和果肉颜色,研究人员对其遗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果皮黄色与果皮透明色的番茄杂交,F1自交,F2中果皮黄色番茄177株,透明色番茄62株,说明果皮颜色由()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性状的基因为显性。 (2)继续对果肉颜色的遗传进行研究。 ①番茄成熟会经历绿熟期(没有着色)、转色期(顶部着色程度达到)和红熟期(完全着色),实验时应选择()期调查果肉颜色。 ②已有研究表明:番茄果肉颜色与基因T/t和R/r相关(如图1所示),基因型TTRR的番茄果肉表型为()。基因型为TTrr的番茄胡萝卜素减少,但未合成番茄红素,造成果肉为黄色。 ③叶绿素含量也会对果肉颜色造成影响,G基因控制高含量叶绿素,紫色番茄中叶绿素和番茄红素含量均较高。为研究G基因所在的位置,用果肉颜色为紫色的纯种番茄与②中的黄色番茄杂交,F1果肉为粉红色,F1自交,F2果肉粉红色:黄色:紫色:绿色=9:3:3:1,推测G位于T/t所在位置(如图2所示),且G对T为()(填“显性”或“隐性”)。若F₁与亲本黄色番茄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可以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  

答 案:(1)一;果皮黄色 (2)①红熟②粉红色③隐性;果肉粉红色:果肉黄色=1:1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因此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  

解 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离定律和显隐性的判断。果皮黄色与果皮透明色的番茄杂交(相对性状个体杂交),F1自交,F2中果皮黄色番茄177株,透明色番茄62株,即黄色:透明色=3:1,说明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果皮黄色性状的基因为显性。(2)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①应选择红熟期调查果肉颜色,此时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否则调查结果会出现变化。②由图示可知,基因R可使胡萝卜素(橙色)转变为番茄红素(粉红色),T基因不抑制R的表达,故基因型TTRR的番茄果肉表型为粉红色。③叶绿素含量也会对果肉颜色造成影响,G基因控制高含量叶绿素,紫色番茄中叶绿素和番茄红素含量均较高。为研究G基因所在位置,用果肉颜色为紫色的纯种番茄(GGRR)与②中的黄色番茄(TTrr)杂交,F1果肉为粉红色(TGRr),F1自交,F2果肉粉红色(T_R_):黄色(T_rr):紫色(ggR_):绿色(ggrr)=9:3:3:1,推测G位于T/t所在位置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G对T为隐性。若F1(TGRr)与亲本黄色番茄(TT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果肉粉红色:果肉黄色=1(TGRr、TTRr):1(TGrr、TTrr),该实验结果可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

填空题

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获得的图像。 (1)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期,该时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3)图中的A细胞处于分裂期的()期;B细胞处于分裂期的()期。

答 案:(1)分生 (2)分裂间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前  中

2、耳聋是一种听觉障碍疾病,60%与遗传因素有关。请回答问题: ①该耳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据图1分析,耳聋基因是()性基因;Ⅱ-2为胎儿,其患病概率为()。 ②I-2在孕早期进行遗传咨询,请选择合适选项完善图2所示的咨询流程(填字母)。 a胎儿b孕妇c.丈夫d可继续妊娠e可终止妊娠 甲();乙();丙() (2)除遗传因素外,噪声也能引起耳蜗内毛细胞(无再生能力)损伤甚至凋亡进而诱发耳聋,这种耳聋称为“噪声性耳聋”。研究人员调查了两组人群中不同听力损伤程度的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①据表分析,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 ②基于调查结果,请提出合理使用耳机的建议:()

答 案:(1)①隐 1/4 ②a  e  d (2)①听力损伤程度加重  ②低频次使用耳机 (或短时间使用耳机、耳机音量适中,合理即可)

简答题

1、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当iPSC"遇到"CRISPR/Cas9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当今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科学家分别于2012年和2020年获得诺贝尔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iPSC“遇到”CRISPR/Cas9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呢? 1958年,科学家利用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培养出胡萝卜植株,此项工作完美地诠释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依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然而,对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而言,类似过程却不那么容易。 2006年,科学家将细胞干性基因转入小鼠体细胞,诱导其成为多能干细胞,即iPSC。该技术突破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难以实现重新分裂、分化的瓶颈,为进一步定向诱导奠定了基础,也为那些依赖于胚胎干细胞而进行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这种技术需通过病毒介导,且转入的细胞干性基因可能使iPS细胞癌变。 直到2012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源自细菌的CRISPR/Cas9系统可作为基因编辑的工具,能对基因进行定向改造。例如,研究者将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小鼠的体细胞诱导成iPS细胞,再利用CRISPR/Cas9对该细胞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矫正,并诱导该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然后再移植到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发现该小鼠能够正常表达β-珠蛋白。 两大技术的“联手”,将在疾病治疗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由于细胞干性基因的转入,使体细胞恢复了()的能力,成为iPS细胞,进而可以定向诱导成多种体细胞。诱导成的多种体细胞具有()(填“相同”或“不同”)的遗传信息。 (2)iPS细胞诱导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过程中,β-珠蛋白基因可以通过()和()过程形成β-珠蛋白。 (3)结合文中信息,概述iPSC和CRISPR/Cas9技术“联手”用于疾病治疗的优势:()

答 案:(1)分裂、分化  相同  (2)转录  翻译 (3)CRISPR/Cas9技术可解决利用iPSC治疗过程中致病基因需要矫正的问题;CRISPR/Cas9技术可解决利用iPSC 治疗过程中的细胞癌变问题;iPSC使CRISPR/Cas9技术在疾病 的治疗方面应用范围更广

2、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l+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l+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 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

答 案:(1)基因 (2)染色体  39 (3)胚胎死亡、焦虑、行动迟缓、不能繁殖、繁殖 力下降(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4)观点与理由相符(合理即可) 参考样例: 有害,理由是个体的性状是进化形成的适应性 特征,一旦变异,通常不适应当前的环境; 有利,理由是对种群而言,染色体融合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别染色 体融合方式可能使个体在新环境中获得生存和 繁殖的优势,利于种群的进化和发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