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21日

2025-05-21 11:30:30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2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的作者是()。

  • A:柳永
  • B:李清照
  • C:苏轼
  • D:李煜

答 案:D

解 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A项,柳永的代表作是《雨霖铃》。B项,李清照的代表作是《醉花阴》。C项,苏轼的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2、关于《长亭送别》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长亭送别》一折选自元杂剧《西厢记》
  • B:《长亭送别》的作者是王实甫
  • C:《长亭送别》的作者是元代大都人
  • D:《长亭送别》一折的主旨是崔莺莺对张生的绵绵情意

答 案:D

解 析:《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该折写因老夫人以“相国门第不招白衣女婿”为由,硬逼张生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才得与莺莺完婚。该折通过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对人性的束缚。

主观题

1、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㤖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盂尝君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责:
以何市:
反:
之:
怪:
衣冠:
(2)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窃以为君市义:
(3)请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4)这段选文表现出冯谖性格的哪些特征?
(5)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性格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 案:(1)责:同“债”。以何市:用债款买了些什么。反:返回。之:往。怪:意动用法,认为……很怪。衣冠:名词动用,穿戴整齐。 (2)左右的人说:“就是歌唱那‘长剑回去吧’的人啊。”我私下为您买回了道义。
(3)分三层:“驱而之薛”前:“焚券市义”之前,冯谖愿为孟尝君收债;“驱而之薛”至“民称万岁”:“焚券市义”的经过;“民称万岁”后:“焚券市义”之后,孟尝君不满。
(4)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是一位有民本思想的政治家。
(5)通过“焚券市义”的典型情节,通过冯谖深谋远虑的言行,用孟尝君衬托等方法刻画冯谖性格。

2、本诗后两句是如何运用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的?

答 案:本诗后两句运用了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唐代西北战事频繁,条件艰苦,在黄沙戈壁中,出生入死,反复征战,铠甲都被磨穿了,但将士们的精神状态好,依然斗志高昂。一个“终”字,突出了戍边将士的责任感和赤胆忠心。自然条件的艰苦、恶劣,与戍边将士精神状态的积极、奋发,形成鲜明对照。

填空题

1、《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答 案:女神

2、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一个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却高兴地说:“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许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社会是多元的。换一个角度,需要转变思维,需要勇气和智慧。换一个角度可以有新的发现或创新,可以改变人的心情。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换一种眼光来看,盲目地换眼光会使人走入极端,失去判断问题的依据。【经典事例】
1.一百多年前,美国曾掀起淘金浪潮,许许多多的人为使自己富裕起来,纷纷涌向淘金地;另有极少数的人不去淘金,他们为使淘金者快速到达目的地办起了客运公司,为使淘金者生活便利办起了百货公司、邮局、娱乐场。几年后当大部分蜂拥而去的淘金者依旧是穷人的时候,这些极少数未随大流的人却富了起来。
2.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卖伞,一个刷墙,这使老太太天天提心吊胆,闷闷不乐。因为天晴的时候她担心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她又发愁无法刷墙。后来一个聪明人告诉她:“要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下雨的时候伞卖得多,天晴的时候墙刷得好,什么时候都不错。”老太太听后,天天笑逐颜开。
【名人名言】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3.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是大而酸的,另一种就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会抱怨酸,拿到甜的会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蔡志忠

2、题目: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求:(1)以议论为主;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行百里者半九十”指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是说离成功越近越不能松懈。弄清题目含义后,写作可就“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原因,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种半途而废等方面展开。【经典事例】
1950年,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因成为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而闻名于世。两年后,她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那天,海面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在游了漫长的16个小时之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精疲力尽。就在剩下最后一英里时,她的意志动摇了,强迫护卫把她拉上了随行的小艇。小艇瞬间到达了对岸,她看到海滩上欢呼等待的人群。到此时她才知道,她距成功只有短短的一英里!她仰天长叹,懊悔自己没能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名人名言】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3.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梁启超
4.要做到坚韧不拔,最要紧的是坚持到底。——陀思妥耶夫斯基

简答题

1、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1)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这段文字突出描写的场面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案:(1)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面以及给作者幼时留下的难忘记忆。 (2)昔日“香市”热闹的景象,属于场面描写,这与下文所描写的今日“香市”的萧条、冷清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作品的主题。(3)表现了作者对昔日中国江南农村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生活的怀念,这也是作者不满于20世纪30年代动荡现实的一种情绪反映。

2、阅读小说片段,回答问题:马静静地等候着它的主人。米龙老爹跨上马鞍,一溜烟地朝平原上奔去。
一个钟头以后,他又看见两个并排返回营地去的骑兵。他笔直地朝他们跑去,嘴里又叫着:“Hilfe!Hilfe!”普鲁士人认出了军服,让他过来,丝毫没有起疑心。老头儿像颗炮弹在他们中间一穿而过,用马刀和手枪同时把他们俩都撂倒了。
他把两匹马也宰了,因为那是德国人的马!然后悄悄回到石灰窑,把一匹马藏在阴暗的坑道里。他脱掉军装,换上自己的破衣裳,回到床上,一觉睡到天亮。
(1)这个片段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2)在本片段的描述中,米龙老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答 案:(1)行为描写。 (2)本片段主要描绘米龙老爹孤胆杀敌的具体行动。年迈的米龙老爹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彪悍、机智与勇敢。他先伪装诱敌,然后出其不意杀死敌人。他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义的,因此从不胆怯。事后不露声色,镇静自若。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