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12月31日

2024-12-31 12:17:11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12月3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英国革命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 A:《人权宣言》
  • B:《大宪章》
  • C:《权利法案》
  • D:1787年宪法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果的理解。1688年由于不能忍受复辟王朝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英国议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接他的女儿和女婿入主英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则承诺维护英国议会的权力。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及一系列议会法,主要是明确规定了国王的权限。这些法律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等原则,有效地将王权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在英国彻底地埋葬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由此C选项是正确的。A选项是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文件;D选项是北美独立战争之后的宪法。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 B: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答 案:D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掌握情况。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也是考生要掌握的。  

3、今天藏族的祖先在唐朝被称作()。  

  • A:吐蕃
  • B:回鹘
  • C:羌
  • D:南诏

答 案:A

解 析:要牢牢记住吐蕃是今天的藏族。同时还要记住吐蕃的首领称作赞普。另外,唐朝的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在唐朝中期发生“安史之乱”时,回纥(在唐后期改名为回鹘)曾经出兵、出马帮助唐朝平定叛乱,双方的民族关系较好。羌族和南诏与题目要求相差较远,可视为干扰项,不做选择。  

4、图4b所示设计有助于缓解城市()。  

  • A:内涝
  • B:热岛效应
  • C:拥堵
  • D:大气污染

答 案:A

解 析: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图4b所示的种植池较路面低,有利于雨水在种植池内汇集,减少城市路面积水,缓解城市内涝。

5、行省制创立于()。  

  • A:隋朝
  • B:唐朝
  • C:元朝
  • D:明朝

答 案:C

解 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在元代以前一直是郡(州)、县二级,元代疆域空前扩大,地方行政机构发展到了省、州、县三级,因此,是自元代开始设置行省。行省简称省。其他三项均不是正确答案。元代行省制度的内容是:元政府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直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其他地区设置“行中书省”,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边远地区如云南,也建立了行省,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主观题

1、1941年到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克服解放区的困难?  

答 案:(1)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税交息的土地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2)根据地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并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1942年,中共开展了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除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把图1.6.1中6个字母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填写在下面空格上。

答 案:降水;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3、“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一作‘换找’)。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风俗考》 回答:
(1)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材料中的“机房”是什么?
(3)材料中的“主”与“匠”各指何种人?他们是何关系?

答 案:(1)反映明朝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条件是:明朝中期农业生产超过了前代的水平;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蓬勃兴旺的景象;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2)是手工工场。 (3)“主”,即机户;“匠”,工人,即机工。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简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政治、军事背景及会议的主要内容,并评述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12分)  

答 案:(1)背景:政治上: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思想上做了准备,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军事上: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作战的胜利,攻占了南京,致使国民党政权覆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2)主要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了国家领导人,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作用。会议的召开,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5、下面是《资治通鉴》里的一段记载: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请回答:
(1)上述文字叙述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文中说的“除去秦法”,是指哪一朝的法律?“沛公”是谁?
(2)根据上述文字和课文中所学,简单分析这位“沛公”因何会取得成功?
(3)由上述这段史实,你还可以联系到“沛公”此后又采取过什么样的政策?  

答 案:(1)是楚汉战争时期的事情。“除去秦法”是指秦始皇和秦二世时代的苟暴刑法。沛公即刘邦。 (2)①沛公注重政策,约法三章保护人民,不居功自傲,拒收秦民牛、羊、酒食,取得了人民拥护。 ②沛公又取得了富绕的关中地区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3)刘邦建立西汉以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对人民实行减轻剥削和宽舒的措施。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