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01月15日

2025-01-15 12:26:10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01月1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一年中多数时段,留尼汪岛受()。  

  • A:东北信风带控制
  • 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C:东南信风带控制
  • D:极地高气压带控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读图可知,留尼汪岛地处20°S~22°S之间,一年中多数时段受东南信风带控制。

2、成吉思汗的历史业绩是()。 

  • A:起兵反抗辽的压迫 
  • B:建立蒙古政权 
  • C:定国号为元 
  • D:灭亡南宋

答 案:B

3、关于非可再生资源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节约和合理利用,寻找和利用替代品
  • B:加强保护,促进更新
  • C:严禁开采利用
  • D:全力开发,充分利用

答 案:A

解 析:本题考查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式等知识点。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在利用方式上是不同的,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使用不合理,也会成为非可再生资源,所以对可再生资源要科学利用,加以保护和促进更新;对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因此要特别注意节约和合理利用,同时要不断寻找和利用新的替代品。

4、德国强占胶州湾后,由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组织的维新团体是()。  

  • A:强学会
  • B:孔教会
  • C:保国会
  • D:兴中会

答 案:C

解 析:维新运动期间,为宣传维新变法,康有为等维新派积极创办报刊、组织维新团体。其中,1895年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紧接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机,康、梁等于1898年组织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孔教会是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发起组织的,它反对资产阶级共和国,主张复辟;兴中会是孙中山组织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考生要注意区分。  

5、据图推测,世界人口达到80亿的年份可能会是()。

  • A:2020年
  • B:2023年
  • C:2026年
  • D:2029年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据图7分析,1975~1987年,间隔12年,世界人口从40亿增长到50亿;1987~1999年,间隔12年,从50亿增长到60亿;1999~2011年,间隔12年,从60亿增长到70亿,可知人口增长10亿对应时间间隔是12年。2011+12=2023,故选B。

主观题

1、简述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  

答 案:(1)明太祖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2)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监视百官和镇压人民。(3)采用八股取士,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4)废行中书省,在各地设三司,三司直接隶属中央。 

2、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图2.2.2),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四大工业区名称:①______工业区,②______工业区,③______工业区,④______工业区。 (2)日本的工业集中在______沿岸和______海沿岸,主要是接近______。
(3)日本经济的特点是______。
(4)日本的工业,目前向______扩展,这是工业布局______的趋向。

答 案:(1)京滨;名古屋;阪神;北九州 (2)太平洋;濑户内;原料供应地和消费市场 (3)资源贫乏、对外依赖性大;生产力分布极不平衡;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现代化水平高。
(4)国土南北两端;分散

3、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如何称谓?他们对谁负责? 
(3)材料中“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答 案:(1)明朝。朱元璋。  (2)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最高长官是尚书。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 (3)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4)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4、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 案:(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 (3)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5、“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一作‘换找’)。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风俗考》 回答:
(1)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材料中的“机房”是什么?
(3)材料中的“主”与“匠”各指何种人?他们是何关系?

答 案:(1)反映明朝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条件是:明朝中期农业生产超过了前代的水平;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蓬勃兴旺的景象;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2)是手工工场。 (3)“主”,即机户;“匠”,工人,即机工。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