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1月21日

2025-01-21 12:35:22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1月2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犀利、鉴诫、破釜沉舟、鸦雀无声
  • B:劳碌、暮霭、毋庸赘言、寥寥无几
  • C:搪突、煽动、流连忘返、面授机意 
  • D:挑剔、惋惜、苦思暝想、莞尔而笑

答 案:B

解 析:A“鉴诫”应为“鉴戒”;C“搪突”应为“唐突”;“面授机意”应为“面授机宜”;D“苦思暝想”应为“苦思冥想”。

2、电磁波已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它看不见、摸不着,穿透力强,充斥着整个空间,令人防不胜防。 电磁污染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即自然型电磁污染源与人工型电磁污染源。前者来源于某些自然现象,以天电所产生的电磁污染最为突出。后者产生于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如高压系统)、电子设备与电气装置。
人体处在一定强度的电磁场下,会吸收辐射能量,发生生物学作用,包括热作用和非热作用。
所谓热作用,就是高频电磁波对生物机体细胞的“加热”作用。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体内的分子会受到磁场的影响而重新排列,在重排过程中,分子间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引起热作用。人体内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因受到电场的作用而发生移动(传导电流),也能使电解质变热。另外,由于人体内某些成分(如体液等)为导体,还可产生局部性感应涡流,也会产生热。如果人体吸收的辐射能太多,靠体温的调节无法把热量散发出去,就会引起体温升高,进而引发各种病症。由于电磁波是穿透生物表层直接对内部组织“加热”,往往机体表面看不出什么,而内部组织却已严重“烧伤”。
至于电磁波的非热作用问题,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一般认为是低频波产生的影响。人体被电磁波辐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造成细胞内遗传基因发生畸形突变,进而诱发白血病和肿瘤,还会引发胚胎染色体改变,导致婴儿的畸形或孕妇的自然流产。
鉴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已将防治电磁辐射污染列为环境保护项目。
属于自然型电磁污染源的一项是()。  

  • A:家用电器
  • B:高压、超高压系统
  • C:雷雨天气
  • D:无线电广播通讯设备

答 案:C

3、在第③段空白处应填入的一句是()。  

  • A:如果脑梁阻断,人便处于失语状态,仍具有认知能力。
  • B:如果脑梁阻断,人便处于无法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状态,但仍能通过形象认出物体和了解它的使用方法。
  • C:脑梁一旦被阻断,人便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但仍能凭感觉了解事物的某些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 D:脑梁若被阻断,人便处于失语状态,就没有认知能力。

答 案:B

主观题

1、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大意。  

答 案:这个人向来就有固执的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清楚地知道触犯了皇上当死,他自己买了一口棺材,跟妻子做了诀别,正承担着罪名,在朝廷等着惩罚呢,连他身边的随从都已经走了,这表明他是绝对不会逃跑的。  

2、文中写一棵古树的用意是什么?  

答 案:一方面反衬“他”行将死亡,另一方面在千年古槲身上寄寓了自己对生、死以及贵族知识分子前途命运的思考。

3、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 案:五、六两句,诗人借孟浩然的“酒杯”,发泄了对当时李唐王朝的不满。最后两句照应前面,进一步赞美了孟浩然的高尚品格,表明了自己对孟浩然无限敬仰的心情。

写作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作文略

2、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答 案:请自行作答。

3、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简答题

1、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云霓的消长引起了村民的心理变化,请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  

答 案:云霓的出现让人虽在绝境却不绝望。云霓维持着人们的一线希望。云霓升起时,人们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云霓退走后,人们希望落空,再次陷入恐慌和苦闷中。当人们看穿一切,知道即使有云霓也不会下雨,就不再“上当”,不再执着于虚无的希望,只管低头与干旱做斗争。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