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01月25日

2025-01-25 12:17:20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01月2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②辛亥革命为近代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
④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答 案:D

解 析:在复习过程中,把相关的知识综合、比较在一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可以这样来记忆:(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2)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其原因:一是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二是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投资近代工商业;(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题中所列的四个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的发展;(4)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物质基础。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 C:交战的主要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答 案:C

解 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帝国主义战争的含义。对战争的性质的判定主要不是依据参战国家的性质,因此A项不能作为正确项。B项中的英德两国虽然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并且它们的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但这仍不足以说明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D项更是说服力不强。而帝国主义战争的首要目的就是重新瓜分世界。以这样的目的进行的战争,可以定性为帝国主义战争。  

3、据史料记载,西汉前期“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 C:王国问题得以解决
  • D: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的现象。 

4、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长期对峙,对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局势影响巨大。关于这一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压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B:避免了欧洲大战的发生 
  • 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
  • D:制约了美苏两国的发展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对冷战中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历史作用的理解与认识。在一般的认识中,对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长期对峙大多注意其负面影响,比如,加剧冷战,展开军备竞赛,使欧洲处于战争尤其是核战争阴影之下,等等。但毋庸置疑,两大军事集团的存在和对峙,客观上也使双方都不敢在欧洲轻举妄动,实际上减少了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B项是正确的。正是由于有美苏两大集团的对峙,才促使不结盟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这与A项说的压制正好相反。两大军事集团存在,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经济区域化发展在于自身的原因,故C项也不正确。如果说军备竞赛对苏联发展有所制约的话,那么对美国的制约作用很不明显,否则美国也不会赢得冷战的胜利的;D项可以由此排除。 

5、如今“崩科”难以大量建造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建筑工艺失传
  • B:建造成本过高
  • C:建材质量下降
  • D:自然灾害减少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崩科”大量消耗木材,对高原地区林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同时也不满足高烈度区抗震设防要求,因此如今不再大量建造。

主观题

1、简述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如何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时期向社会主义时期的过渡。

答 案:(1)1953年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3)195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至此,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读图4,完成下列要求。 (1)著名的石油生产国:A__________;D__________;C__________。 (2)著名的蔗糖生产国:D__________;E__________。 
(3)F__________海;G__________运河。 
(4)A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输出__________最多的国家。

答 案:(1)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 (2)古巴、巴西 (3)加勒比 、 巴拿马 (4)现代化、地区生产专业化、农产品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图上进行国家定位。根据图形轮廓,A是美国,B是墨西哥,C是委内瑞拉,D是古巴,E是巴西。

3、将图2.4.4中A—G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相应横线上。 A______山;B______河;C______(港口);D______工业区;E______油田; F______(自然带);G______(邻国名)。  

答 案:高加索;伏尔加;圣彼得堡;乌拉尔;秋明;亚寒带针叶林带;哈萨克斯坦  

4、读图4,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西气东输线路依次(自西向东)经过()、()、()、()、()、()等6个省区。
(2)图中①—②—③自然植被类型呈现()—荒漠草原—()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3)关于图中③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答 案:(1)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2)草原、荒漠、水分
(3)C
(4)水土流失、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破碎起伏大;土质疏松;植被稀疏。
(5)有利影响:对东部地区,可以减轻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兰新高铁连接了甘肃兰州和新疆乌鲁木齐,穿越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绵延1700多千米,在新疆、青海、甘肃三地之间架起“高铁经济走廊”。全线设22个客运业务站点,其中甘肃段10个,青海段6个,新疆段6个。2014-2020年,兰新高铁累计运输旅客近7000万人次。图8示意兰新高铁部分路段。
(1)列举两处兰新高铁沿线的世界遗产。
(2)与兰新铁路相比,说明建设兰新高铁青海段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3)简述兰新高铁的建成对青海省发展的意义。

答 案:答案要点:(1)新疆天山;嘉峪关长城;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2)兰新铁路兰州一武威一张掖(河西走廊)段地势平缓,修建成本低。兰新高铁需穿越祁连山,沿线海拔高,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修建成本高。
(3)增加了一条连通青海和甘肃、新疆之间的快速通道,经过青海省内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市县,有利于促进省际人口流动和区际联系,推动文化交流和物资流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