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02月16日

2025-02-16 12:25:49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02月1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香港对外贸易比澳门发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香港人口多
  • B:香港有天然深水港湾
  • C:澳门与广州间没有铁路运输
  • D:澳门的自然资源不如香港丰富

答 案:B

2、今天藏族的祖先在唐朝被称作()。  

  • A:吐蕃
  • B:回鹘
  • C:羌
  • D:南诏

答 案:A

解 析:要牢牢记住吐蕃是今天的藏族。同时还要记住吐蕃的首领称作赞普。另外,唐朝的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在唐朝中期发生“安史之乱”时,回纥(在唐后期改名为回鹘)曾经出兵、出马帮助唐朝平定叛乱,双方的民族关系较好。羌族和南诏与题目要求相差较远,可视为干扰项,不做选择。  

3、关于图8-1中①②③④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区有寒流经过
  • B:③海区是旅游景点
  • C:④海区的水温高于②海区
  • D:②海区有暖流经过

答 案:B

解 析:该题考查澳大利亚有关基础知识。①海区有暖流经过。②海区有寒流经过。③海区附近有大堡礁,为著名旅游景点。④海区的水温因受纬度的影响低于②海区。所以,B选项正确。  

4、下列关于经线与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 B:赤道是最短的纬线
  • C: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 D:所有纬线都是圆,所有经线也都是圆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有关知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线是圆,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零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C选项正确。  

5、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 A:三级会议召开
  • B: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制宪会议
  • C:攻占巴士底狱
  • D: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答 案:C

解 析:本题难度较高。选项A的干扰作用最强,因为所有教材中“大革命的开始”一节都是从三级会议召开讲起的,考生对此记忆深刻,稍不留神就会选错。法国大革命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而选项B和D都能体现这一性质,因此在教材和讲课中都会特别强调,也会对考生造成干扰。正确选择的关键是,法国大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一定使用了暴力,而选项C攻占巴士底狱正体现出这一点。  

主观题

1、简述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如何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时期向社会主义时期的过渡。

答 案:(1)1953年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3)195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至此,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下图(图7-6)是我国中部某地区图,读图分析: (1)图中城市①的名称是____,铁路线②的名称是____铁路。 (2)本地区位于____工业地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本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交战集团成员变化的了解。从战前两大集团组成到战争爆发后,两大集团特别是协约国集团出现了很大变化,几个重要国家相继加入其中,使这个集团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占有优势,从而赢得了最后胜利。同时,集团成员的变化也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勾结与交易;深入分析成员变化背后的原因,可以透视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意大利的情况比较特殊,它是从同盟国集团退出后加入另一个集团的;而日本和美国都是在大战后期加入的,明确了这一区分有助于记忆。

答 案:(1)武汉  京广(2)长江沿岸(或长江中游)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丰富 (3)水稻洪涝(或者伏旱)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交战集团成员变化的了解。从战前两大集团组成到战争爆发后,两大集团特别是协约国集团出现了很大变化,几个重要国家相继加入其中,使这个集团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占有优势,从而赢得了最后胜利。同时,集团成员的变化也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勾结与交易;深入分析成员变化背后的原因,可以透视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意大利的情况比较特殊,它是从同盟国集团退出后加入另一个集团的;而日本和美国都是在大战后期加入的,明确了这一区分有助于记忆。

3、简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政治、军事背景及会议的主要内容,并评述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

答 案:(1)背景:政治上: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思想上做了准备,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军事上: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作战的胜利,攻占了南京,致使国民党政权覆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2)主要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了国家领导人,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作用。会议的召开,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读图(图2.2.3),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农作物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______;最主要的不利条件是______。

答 案:(1)小麦;水稻;棉花;茶叶;黄麻 (2)地面平坦,耕地面积大,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水旱灾害频繁

5、读下列三处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地均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其中甲处所在国家有_______河流经,该国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处所在国家境内的大洲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在世界交通中的重要性是一。
(3)丙处所在国家的农业发达,主要经济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该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工业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乙处旅游景观破坏严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1)湄公河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2)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北美洲到印度洋、太平洋的航程。(3)棉花、黄麻、茶叶班加罗尔。(4)地处热带沙漠,昼夜温差大、风力强,风化、侵蚀强烈。本题通过景观图的判读,确定各旅游胜地所在国家,重点考查东南亚、南亚、北非地区主要国家的基本国情,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意义及各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1)该处景观为柬埔寨的吴哥窟,柬埔寨有湄公河流经,属热带季风气候,每年6—10月因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雨季,11月至翌年5月受东北季风影响,干燥少雨为旱季,特征是全年高温,分雨季旱季。 (2)根据景观判断为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头脑中要想到埃及的地图轮廓。该国境内东北部有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在世界交通中具有重要意义。
(3)丙处景观为印度的泰姬陵,该国农业发达,人均耕地面积大,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都是重要的农业区,水热充足。粮食作物有水稻,经济作物有黄麻、棉花、茶叶等。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中心主要在班加罗尔。
(4)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重要旅游胜地,但由于地处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因此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所以破坏严重。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