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03月04日

2025-03-04 12:35:04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03月0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 A:莫桑比克海峡
  • B:直布罗陀海峡
  • C:白令海峡
  • D:土耳其海峡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界线等知识点。白令海峡既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又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时间是

  • A:1947年
  • B:1949年
  • C:1951年
  • D:1955年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时间。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3、以下关于明朝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化丞相制度,削夺六部权力
  • B: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
  • C:制定《大明律》加强法治
  • D:科举制试题范围为“四书五经”

答 案:A

解 析:明朝的政治制度内容很广泛,应该记清。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威胁皇权的丞相制度,将自秦朝以来形成的丞相掌握的中央行政权力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避免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加强了君主的权力。从明朝开始,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他三项都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内容,应当作为问答题去准备。  

4、日本的工业城市中,临近漱户内海的是()

  • A:东京、名古屋
  • B:横滨、神户
  • C:北九州、横滨
  • D:大阪、神户

答 案:D

解 析:本题考查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等知识点。临近户内海的城市是大阪和神户

5、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借一次国际事件之机,发表咨文,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爆发,这一国际事件是()

  • A:苏台德事件
  • B:希腊土耳其危机
  • C:柏林事件
  • D:古巴导弹危机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爆发的契机。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付希腊、土耳其危机为由,在国会发表一篇咨文,声声称希腊遭到“共产党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提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主观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平陆运河(图10)北连西江内河航运干线,向南跨越西江和钦江分水岭后,沿钦江干流连通钦州港,全长约135千米。过去,广西境内的内河航运货物一般通过西江内河航道运抵珠江口出海;平陆运河建成后,货物可运抵钦州港出海。 (1)在图11相应位置用实线补绘平陆运河沿线地形剖面,并指出开凿难度较大的河段。 (2)与西江一珠江口出海通道相比,简述货物经平陆运河一钦州港出海的优势。
(3)说明平陆运河建成对钦州港发展的意义。

答 案:(1)绘图如下: 开凿难度较大的河段是:运河北段,特别是分水岭地区。
(2)货物出海航程及运输时间短;运输成本低。
(3)扩大港口腹地范围;增加港口货运量;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提升港口的航运地位。

2、下面是《资治通鉴》里的一段记载: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请回答:
(1)上述文字叙述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文中说的“除去秦法”,是指哪一朝的法律?“沛公”是谁?
(2)根据上述文字和课文中所学,简单分析这位“沛公”因何会取得成功?
(3)由上述这段史实,你还可以联系到“沛公”此后又采取过什么样的政策?  

答 案:(1)是楚汉战争时期的事情。“除去秦法”是指秦始皇和秦二世时代的苟暴刑法。沛公即刘邦。 (2)①沛公注重政策,约法三章保护人民,不居功自傲,拒收秦民牛、羊、酒食,取得了人民拥护。 ②沛公又取得了富绕的关中地区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3)刘邦建立西汉以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对人民实行减轻剥削和宽舒的措施。

3、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1938年9月27日广播讲话 
材料二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可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不能姑息残忍的行为……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能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同纳粹有和平。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1)材料一中的“邻邦”和“小国”各指谁?张伯伦所说牺牲了“小国”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帝国”是否达到了目的? 
(2)材料二中所说“姑息纳粹”、“彻底投降”的最典型的史实各是什么?根据这些史实对英法对德国的政策进行简单评论。 

答 案:(1)“邻邦”是指德国,“小国”是指捷克斯洛伐克;牺牲“小国”以使英国避免战争,但并没有达到目的,英国最终卷入战争。 (2)1939年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和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成立傀儡政权。英法对德政策总想使自己远离战火,但最终害人害己;在侵略势力面前,只有团结抵抗才能制止侵略。

4、“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一作‘换找’)。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风俗考》 回答:
(1)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材料中的“机房”是什么?
(3)材料中的“主”与“匠”各指何种人?他们是何关系?

答 案:(1)反映明朝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条件是:明朝中期农业生产超过了前代的水平;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蓬勃兴旺的景象;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2)是手工工场。 (3)“主”,即机户;“匠”,工人,即机工。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5、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答 案: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势力能够迅速壮大,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倒幕派建立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的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