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4月28日

2025-04-28 12:27:00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4月2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古希腊哲人明确宣告:“我们是爱智者!”我国古代最具盛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生也有涯,无涯惟智。”又说:“器分有限,智用无涯。”这些意味隽永的名言,凝聚着多么丰富的人生经验!生命对于个人来说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怎样得到无穷的智慧,这对人类具有永远的魅力。作者在这一段中引用刘勰的话,目的是为了证明()。  

  • A:古希腊哲人所说的“我们是爱智者”这句名言的正确性。
  • B:凡是意味隽永的名言都凝聚着丰富的人生经验。
  • C: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智慧是无穷的。
  • D:人应该注意开发智力,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答 案:D

解 析:考查考生对“引证法" 的作用的理解。解此题时,首先要弄清引文本身的含义和作用。 “引文”在议论文中又叫“引证法”。它是作者引用前贤今哲的权威论断来证明自己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作者首先援引古希腊哲人的名言说:“我们是爱智者!”为什么呢?他进一步援引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的论断进行阐释。因为“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智慧却是无限的" ,怎能以有限的生命,得到无穷的智慧呢?答案只有学习和开发。可见,D项正确。其余A、B、C项,都因不能全面正确地概括作者观点,说明引文的目的,所以不可取。  

2、对“人造金属”导电性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造金属”改变了塑料的物理性能,因而能够导电。
  • B:“人造金属”在常温下的导电率比金属在常温下的导电率高。
  • C:温度越高,有时导电性越强。
  • D:“人造金属”实现超导的温度略比常温高。

答 案:B

3、第③段说“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可作为推断根据的一组是()。  ①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
②彩陶上所刻划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③彩陶上有类似文字的刻划。
④彩陶上的花纹表明当时已使用颜料和柔软性的笔。 
⑤古人写的竹木上的文字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答 案:C

主观题

1、苏轼曾誉本诗颔联为“诗中有画”,请展开想象,描述颔联的画面。  

答 案: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布满青苔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

2、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文字的大意。

答 案:严光字子陵.是会稽余姚人。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名,与光武帝一起学习。等到光武帝当上皇帝,他就更名改姓,隐居起来,不见光武帝: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于是派人按他的形貌特征查访。

3、把文中括号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案:推测王先生的意思,难道是喜爱别人的优点,以至于虽然只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连带重视他的故迹吗?也许想推广他的事迹,来勉励那些求学的人吧。

写作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作文略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窗,是瞭望的视点;窗,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窗,可以是有形的;窗,可以是无形的;窗,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窗,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大千世界,和窗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窗生发的见解也见仁见智。
以“窗”为感触点写一篇作文,鼓励选择较新的视角。
要求:
(1)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答 案:请自行作答。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  

答 案:请自行作答。

简答题

1、“云霓”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  

答 案:(1)“云霓”是指天空中的云彩,文章中是指大旱时多次出现带给人们希望最终被人们识破的云彩,也是全文线索。 (2)《云霓》是书及书中一幅画的名字,而本文是给书所写的序言。 (3)虽然云霓最终没给人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也使人们抛掉了幻想,但云霓就像作者的创作一样,用美好的形态给在苦痛中挣扎的、几近绝望的人们唯一的希望、安慰和勉励。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也希望以反映民间生活来定位自己的创作。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