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 11:20:19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3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3月1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答 案:D
解 析:《炉中煤》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全诗以“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为中心意象,通过大胆的、明朗的、豪放的呼唤,一层深似一层地抒发了“炉中煤”对“心中的女郎”的爱恋,是一首恋歌。写于五四运动后不久,诗人通过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五四运动看到了变革与拯救国家的希望,于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
2、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答 案:A
解 析: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登高临远,在全词的结构上起的作用承上启下,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
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
多选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答 案:D
解 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辨识病句的能力。应试指导:A项重复累赘,删去“的误区”;B项“与否”与“苛求”前后不照应;C项搭配不当,“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是“道路”,应将“道路”换作“途径”、“方向”等。
2、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答 案:D
解 析:A项应为可能;B项增至应改为增加;C项未指出仅在航天领域。
主观题
1、叔向的两次“对曰”,分别阐述了怎样的观点?请加以概括。
答 案:第一次:饥荒和疫病都会消失,少数民族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第二次:大臣们都不上言,近臣都被小官收买,这才是值得担心的事。(意思对即可)
2、家乡树园的昔兴今废,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案:从前繁茂的家乡树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让他永远想念;(3分)现在的家乡树园,满目荒凉,缺少生机和灵性,成为作者成年的哀伤。(3分)(意思对即可)
写作题
1、选择,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面对。我们一次一次做出选择,也就意味着一次一次接受生活的邀请,见证生活的丰富与厚重。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 案: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一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2、《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荀子》说:“修身自强。”古人的这些论述,是不是在你的心里产生了共鸣?根据以上论述,结合自己的体会或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答 案: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
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一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简答题
1、文章后半段,作者交织在哪两种情感之间,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答 案:(1)交织在“为国尽忠”与“为家尽孝”两种情感中。(2)作者选择离开家人,只身投入抗战事业,将母亲传给的优良品质发挥在国家更需要的地方。
2、文中括号中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案:(1)比喻(2)形象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重要意义,真切表达了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忧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