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11:31:20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1月2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鲁迅的小说《风波》选自()。
答 案:C
解 析:鲁迅小说集《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收录作者1918年~1922年所作小说14篇。鲁迅笔下的《风波》出自《呐喊》一书。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A项,《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8篇。B项,《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D项,《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11篇。
2、诗集《死水》的作者是()。
答 案:D
解 析:《死水》是闻一多的著名诗集,与《红烛》一起奠定了闻一多在中国现代诗坛的地位。这两部诗集虽然是闻一多思想和艺术风格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但它们共同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红线。
主观题
1、第二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 案:(1)排比:“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三句句式相同,能把文章的气势积蓄起来,从而加强论辩的力量;(2)比喻:“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反诘:“不似豪末之在马体乎?”,用疑问形式表达肯定判断,增强气势。
2、鲁迅所批判的“孱头”“昏蛋”“废物”,分别代表着对待外国文化怎样的态度?
答 案:(1)孱头:软弱无能的人,持不敢接受外国文化的态度。(2)昏蛋:浑蛋,混蛋,不明事理或不讲理的人,持否定一切外国文化的态度。(3)废物:一无是处的人,持接受一切外国文化的态度。
填空题
1、《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答 案:女神
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答 案: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作题
1、分析理解下面的漫画及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除了大熊猫,雪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频繁“现身”。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鹞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有网友说“下班后遛熊猫指日可待”,有网友说“要养一只奶凶奶凶的小老虎”……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 案:作文评分标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各种频繁发生的天灾与人祸,是对人类智慧与生存能力的严峻挑战。与其坐以待毙,事后问责,不如未雨绸缪,事先预防。
请以“防患于未然”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防患于未然的意思是在事故或灾祸在其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求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居安思危,在顺境中发现危机,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本题为命题作文,题目即中心论点,在行文时一定要注意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写作时,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求做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经典事例】
1.狡兔三窟。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反例)“曲突徙薪”的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
4.作为地震多发国的日本,由于有较好的预警措施和防震设施,因地震造成的伤亡相对较少。
【名人名言】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智者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用事故总结经验。——佚名
5.晴带雨伞,饱带饥粮。——谚语
简答题
1、“你的殷勤”“我的思量”的寓意是什么?
答 案:“你的殷勤”的寓意是焕发青春的祖国对爱国志士的殷切召唤和期望。“我的思量”的寓意是爱国志士对青春祖国的思念和期望。表面写心心相印、不能分离,寓意却是祖国的殷切召唤和爱国志士对祖国的期盼。
2、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这段文字是选取什么角度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3)在这段文字中,从哪几处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我”对父亲的感情?
答 案:(1)选取“背影”为角度。 (2)运用了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3)三处描写。一是“我”看见父亲翻越站台去买橘子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二是父亲买橘子回来,我赶紧去搀他。三是父亲的离去,其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我的眼泪又来了。三处描写都突出了作者“我”对父亲爱子之情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