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30 11:41:23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4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11月3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建筑属于()
答 案:B
解 析: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2、持游戏说这一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的思想家是()
答 案:D
解 析:18 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过一套“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理论简单地说,就是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3、下列作品中()是我国五四文学中第一部用白话文写的现代小说。
答 案:A
主观题
1、绘画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答 案:《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达·芬奇在此画中一反文艺复兴早期对这口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取消了犹大独处的位置,把他置身于众门徒之中,而且所有的人物头上都未画光环。达·芬奇根据十二个门徒不同的表情、姿态、手势等,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复杂的心理状态,而基督则异常沉静、安详.在构图上,十二门徒被明确地分为四组,对称地分列基督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画面所有人物的姿态、表情都集中在基督身上,建筑物的透视线也最终以基督为焦点,由此,基督成为统领全局的中心人物达·芬奇将犹大列于众人之中,又利用实际光源将其分开,充分体现了画家用光的技巧与能力。
2、绘画艺术:《清明上河图》
答 案:《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 整个画卷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清明时节的繁荣市井生活风貌。全画内容大体可分三段;卷首部分是郊区的农村风光;中间部分展示了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景象;最后则是城门内外的繁华街景,街道纵横交错,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各式店铺鳞次栉比,一派热闹景象。《清明上河图》为绢本,横卷,长五米多,墨笔淡着色。全卷以全景式构图,笔法严谨精细。整幅长卷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清明上河图》以其内容的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表现的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3、戏剧作品:《茶馆》
答 案:(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满族,北京人。话剧《茶馆》是其代表作之一。一个大茶馆展示一个小社会,一台三幕话剧,讲述的是旧中国的历史变迁。40多位演员用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演绎着用眼泪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幅沾满了人世沧桑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展示在观众的面前。这部话剧由老舍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首演于1958年3月。(2)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画面,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三个旧时代的共同特点——政局混乱。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面背景颇具匠心,他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人日常生活之中,发挥了作家熟稔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优势。短短三幕戏,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概括了五十多年的历史,谱写出史诗性的画卷,显示出老舍高超的艺术功力与艺术才能。 (3)在结构上,《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剧本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相。《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茶馆》创造了戏剧艺术民族化的典范,形成了中国话剧的演剧学派,无论从剧作、导演,还是从表演领域来看,《茶馆》都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的杰作。
论述题
1、论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主体能动性
答 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一般人进行艺术鉴赏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获得娱乐享受。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指鉴赏者从自身的关注点出发,可以获取有关艺术的专业知识,或者对作品所表现的自然和社会产生一定的了解。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鉴赏者能够发现和判断艺术作品是否具有深层文化价值。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艺术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鉴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对作品中的形象或意境进行再加工创造的过程。
2、结合艺术作品,阐述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
答 案: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满足人类审美需求为目的的精神文化活动。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1)艺术活动的形象性。形象塑造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其思维方式以感性为主,重视审美体验而不以理论分析为主。(2)艺术活动的情感性。艺术活动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要素,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3)艺术活动的审美性。艺术活动区别于其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美感呈现特征。艺术的意识形态特性隐含在审美特性之中,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更广阔和深邃的内涵。注:结合案例,进行一定的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再酌情给0~7分。
3、结合实例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 案:(1)艺术活动是形象性的。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2)艺术活动是情感性的。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3)艺术活动是审美性的。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三个特征。首先,曹雪芹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通过这些形象,作者展现了自身对客体世界进行把握和认识。其次,在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因此能够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从而深深打动欣赏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逻辑能力,把极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处理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最后,《红楼梦》的创作和欣赏都是一种审美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和满足,同时又隐藏着意识形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简答题
1、简述艺术活动的情感性特征。
答 案:(1)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2)情感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艺术活动中,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穿在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中。(3)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识,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