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8 11:52:03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1月0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民乐作品中,由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刘天华创作的是()
答 案:D
解 析:《良宵》《光明行》是刘天华的代表作品,《良宵》(又名《除夜小唱》)、《光明行》音乐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憧憬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
2、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作品的核心应该是()。
答 案:A
3、我国古代著名绘画作品《洛神赋图》的作者是()。
答 案:B
主观题
1、音乐艺术:《序曲》
答 案:《《威廉·退尔>序曲》是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根据德国戏剧作家席勒的同名剧作 写成的。《《威廉·退尔>序曲》全曲描绘阿尔卑斯山下瑞士的自然环境和瑞士革命志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进军。第一乐章富有诗意,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第二乐章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三乐章则是描写暴风雨过后,重回宁静的田园牧歌;第四乐章中段号角的合奏响起,体现了斗争的艰辛,回到进行曲后,跃入全曲的最高潮,最后在兴奋与快乐之情的尾奏上结束,富于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该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是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曲中旋律优美、节奏活泼,宛如一首交响诗。罗西尼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创造出了洋溢着生活欢乐、智慧的乐曲。
2、电影艺术:《罗生门》
答 案:《罗生门》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代表作品,1950年摄制。影片围绕一宗杀人案展开,三个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而说谎,一位旁观的樵夫也为私利而不愿说出真相。简单的情节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性中存有深暗、丑陋的一面,有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丑陋,不惜扭曲事实、嫁祸于人。影片剖开了人性的阴暗面,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影片以不同的拍摄机位、运动节奏展开对不同人物的描述,有效地表现出各自的心理活动。影片表现三个当事人与樵夫时使用了明显不同的手法:表现当事人时选择主观的视点,呈现了貌似真实的情境;表现椎夫时则有意拉开摄影机与人物的距离,形成似乎客观的情境。演员表演充满了力与情的冲突。整部影片显现出黑泽明浓郁粗犷的独特艺术风格。
3、绘画艺术:《洛神赋图》
答 案:《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根据汉魏曹植的《洛神赋》所创作的绘画作品。《洛神赋图》描写了曹植对洛水女神的爱慕,终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故事。画家选择的是曹植与洛神相逢、洛神无奈离去,以及曹植拨开众侍见到洛神的那一瞬间的局部描绘,以情节化表述反映了主人公相遇时欢乐及分离时哀怨的情调。画面中,主要人物曹植较其余人物高大,描绘也较精细;众侍则目光呆滞,成为画面主要人物的陪衬。在洛神无奈离去的一段中,文鱼,玉鸾等神物环绕云车,动态不一,而洛神则寂神幽思,万般无奈。在动与静、闹与宁的对比中,烘托出主人公分外寂寞的心情,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论述题
1、论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主体能动性
答 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一般人进行艺术鉴赏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获得娱乐享受。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指鉴赏者从自身的关注点出发,可以获取有关艺术的专业知识,或者对作品所表现的自然和社会产生一定的了解。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鉴赏者能够发现和判断艺术作品是否具有深层文化价值。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艺术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鉴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对作品中的形象或意境进行再加工创造的过程。
2、结合实际论述艺术鉴赏流程和审美效应。
答 案:(1)鉴赏流程;①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及其意义的初步感受。②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③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2)审美效应:①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而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②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③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3、联系实际说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答 案:(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的形式情境交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准。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等。艺术风格具有继承与独创、稳定与渐变、多样与同一的特性。 (2)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成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艺术主张;第二种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呈现流派特征;第三种是由他人将其归纳为特定流派。 (3)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4)艺术风格、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艺术流派是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表现。。艺术思潮常常包容一个时期内多个艺术门类中多个流派的艺术主张。以现代主义为例,作为一种艺术思源,它兴起于 20 世纪初,落于 20 世纪 50 年代,延伸至。其间生成了来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后期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荒诞派等多种艺术流派,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其中有的艺术流派还可以分出更细的艺术流派。
简答题
1、简述艺术形象的表现类型。
答 案:一般说来,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四大类。 (1)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如绘画、雕塑、书法、摄影、实用工艺之类作品中的形象等。这类形象特别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也常常带有明显的再现性。(2)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听觉形象通过音响在时间上的流动并经过有规律的变化组合给人以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多义性和朦胧性。(3)文学形象指文学作品中依靠语言媒介塑造的形象。它不像视觉形象能看得见,也不像听觉形象能听得到,而是通过语言的引导凭借想象来把握艺术形象,所以具有间接性特点。
(4)综合形象是指影视、戏剧等综合艺术门类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这类形象可以全面调动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也能积极使用文学语言来为形象塑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