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1月17日

2025-01-17 12:10:37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1月1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答 案:对

解 析:(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2)当前,党面临严峻的执政考验。因权力的诱惑,极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等,最终导致丧失执政地位。(3)只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才能长期执政不变质。

2、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含义是相同的。

答 案:错

解 析: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在于:①两者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前者是对一切物质表现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后者是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等的认识。②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它是绝对的,不会被推翻的;后者是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的认识,它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故而是可变的,具有相对性。(2)联系在于:前者对后者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后者为前者提供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科学证明。

单选题

1、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是( )。

  • A: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
  • B: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
  •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D: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

答 案:D

解 析: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峰会和外长会议均为每四年举行一次,两会交错举行,间隔两年。2014年,亚信第四次峰会于5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峰会上,中方将正式接任2014年至2016年亚信主席国,这是中国首次担任亚信主席国。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C:现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 案:B

多选题

1、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

  • A:民主集中制建设
  • B: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C:干部队伍建设
  • D:党员队伍建设

答 案:ABCD

解 析: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 A:尊重自然
  • B:顺应自然
  • C:保护自然
  • D:改造自然

答 案:ABC

解 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主观题

1、实践是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  

答 案:正确。 (1)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能认识或者不可能完全认识。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在中国有庄子。(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科学的实践观对不可知论作了最令人信服的驳斥:①实践能使主体认识的正确性得到确实可靠的验证。②实践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扩大和加强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范围,证明客观世界的可知性。③实践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能力,使人们能永无止境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 案:正确。 (1)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3)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论述题

1、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答 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成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要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答 案:这是由“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特点决定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 (1)“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供了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合作平台,是推动开放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把“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各方面增进理解、凝聚共识、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形成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合力。(2)秉持亲诚惠容,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秉持亲诚惠容理念,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相关国家增强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支持,提高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性。(3)共商共建共享,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沟通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共享,就是互利共赢,寻求各方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做大共同利益蛋糕,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领域。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构成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