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11:53:12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2月1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十面埋伏》是一曲()。
答 案:A
2、艺术家产生的重要条件是指()。
答 案:C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
答 案:B
解 析: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
主观题
1、舞蹈作品:芭蕾舞剧《天鹅湖》
答 案:(1)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问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部芭蕾舞剧有着极强的艺术生命力,100多年来一直回响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这部舞剧已成为全世界舞剧中的经典作品。(2)《天鹅湖》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根据俄罗斯童话编剧,说的是在很早以前,恶魔罗特巴尔特统治着天鹅湖畔,他用魔法将美丽、善良的公主奥杰塔变成了一只头戴金冠的白天鹅,使她失去了自由和欢乐,只有在夜晚才能恢复人形。齐格弗里德王子追逐着天鹅来到湖边,与奥杰塔相遇,他爱上了奥杰塔并发誓对她忠诚。在王后为王子挑选新娘的盛会上,恶魔扮成一名武士出现了,他把自己的女儿装扮成天鹅,假冒公主的奥吉莉亚骗过了王子,王子以为是奥杰塔。在邪恶的奥吉莉亚的欺骗下,王子向奥吉莉亚发誓对她永恒的爱情。恶魔洋洋得意地显露了原形,王子方知受骗。他悔恨交加,决心挽回幸福,并搭救众天鹅。痛苦的奥杰塔回到湖边。王子紧追并请求她的宽恕。魔王再次出现。奥杰塔觉得不可忍受,伤心至极,便跳进了湖中。王子随后也跳进了湖中。邪恶的咒语破解了。魔王罗特巴尔特被王子和奥杰塔之间忠诚的爱情力量摧毁了。新的一天黎明又开始了,王子和奥杰塔飞出湖面。最后,美战胜了丑,善良击败了邪恶,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终于换来了美满幸福的生活。(3)《天鹅湖》的音乐优美动人,曲曲都十分精彩。《天鹅湖》中群舞、独舞和双人舞都比较有特点,第2幕和第4幕的“天鹅群舞”代表了芭蕾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舞蹈动作。舞剧中无论是对场景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十分恰当、深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全剧的音乐舞蹈以其鲜明、生动的特点,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舞剧发展史上的一部划时代巨作。
2、戏剧作品:《茶馆》
答 案:(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满族,北京人。话剧《茶馆》是其代表作之一。一个大茶馆展示一个小社会,一台三幕话剧,讲述的是旧中国的历史变迁。40多位演员用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演绎着用眼泪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幅沾满了人世沧桑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展示在观众的面前。这部话剧由老舍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首演于1958年3月。(2)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画面,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三个旧时代的共同特点——政局混乱。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面背景颇具匠心,他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人日常生活之中,发挥了作家熟稔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优势。短短三幕戏,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概括了五十多年的历史,谱写出史诗性的画卷,显示出老舍高超的艺术功力与艺术才能。 (3)在结构上,《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剧本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相。《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茶馆》创造了戏剧艺术民族化的典范,形成了中国话剧的演剧学派,无论从剧作、导演,还是从表演领域来看,《茶馆》都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的杰作。
3、绘画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答 案:《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达·芬奇在此画中一反文艺复兴早期对这口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取消了犹大独处的位置,把他置身于众门徒之中,而且所有的人物头上都未画光环。达·芬奇根据十二个门徒不同的表情、姿态、手势等,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复杂的心理状态,而基督则异常沉静、安详.在构图上,十二门徒被明确地分为四组,对称地分列基督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画面所有人物的姿态、表情都集中在基督身上,建筑物的透视线也最终以基督为焦点,由此,基督成为统领全局的中心人物达·芬奇将犹大列于众人之中,又利用实际光源将其分开,充分体现了画家用光的技巧与能力。
论述题
1、结合艺术作品,阐述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
答 案: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满足人类审美需求为目的的精神文化活动。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1)艺术活动的形象性。形象塑造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其思维方式以感性为主,重视审美体验而不以理论分析为主。(2)艺术活动的情感性。艺术活动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要素,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3)艺术活动的审美性。艺术活动区别于其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美感呈现特征。艺术的意识形态特性隐含在审美特性之中,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更广阔和深邃的内涵。注:结合案例,进行一定的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再酌情给0~7分。
2、结合实例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 案:(1)艺术活动是形象性的。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2)艺术活动是情感性的。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3)艺术活动是审美性的。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三个特征。首先,曹雪芹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通过这些形象,作者展现了自身对客体世界进行把握和认识。其次,在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因此能够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从而深深打动欣赏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逻辑能力,把极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处理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最后,《红楼梦》的创作和欣赏都是一种审美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和满足,同时又隐藏着意识形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3、试论述艺术创作心理中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的要素。
答 案:(1)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2)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豹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豹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3)审美想象的特征是:①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②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
③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4)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和联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象。想象与联想可以相互交叉与融合。
简答题
1、试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并举例说明。
答 案:艺术作品可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同时,艺术语言又可分为文学性语言、纯艺术语言和综合性语言;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为例。从艺术语言的层面上,它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涂抹在画布上的油画颜料。借助这些物质材料进行制作而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手段和方式,首先抓住人的视觉的是色彩,还有线条,明暗等造型方法一油画的艺术语言。在画布上活现的形象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四川农民在极度的劳累中,端起一只大碗喝水。这是无数历尽艰辛的父辈创业者中的一个,在他的深褐色的满是皱纹的脸上凝集着几代人的苦难、奋斗和期望,也倾注着作者的敬佩与同情。《父亲》给人的印象是特别具体的、难忘的,感受特别深。在接受这一形象时必然引起思考:他是我们的父亲,是我们时代的父亲。他为什么还过着如此简陋的生活?他为什么还能泰然处之?画面感情形象引起的理性思考,让接受者更深地领悟到作品蕴含在深层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内涵,其中有属于西部色彩的中华民族精神。让人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受到一种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感的鼓舞。作品的三个层次是创作者逐层推进的,也是欣赏者需要逐层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