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02日

2025-04-02 12:01:11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02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假象是一种错觉。

答 案:错

解 析:(1)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它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方面。假象与错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2)假象和错觉有本质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3)假象同错觉又有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 案:错

解 析:(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来讲,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②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单选题

1、孟子和孔子同属()。

  • A:儒家学派
  • B:道家学派
  • C:法家学派
  • D:名家学派

答 案:A

解 析: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孔子同属儒家学派。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2、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举行。此次奥运会,位列金牌榜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

  • A:美国、中国、英国
  • B:中国、美国、英国
  • C:美国、中国、俄罗斯
  • D:中国、美国、俄罗斯

答 案:A

解 析: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金牌榜前三名的是美国46枚,中国38枚,英国29枚

多选题

1、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 B:意识形态
  • C:地理环境
  • D:人口因素

答 案:ACD

解 析: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同时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 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主观题

1、人工智能就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典型表现,可以取代人的意识。  

答 案:错误。 (1)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2)人工智能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功能,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但是永远无法取代人的意识,其原因是:第一,人工智能属于无意识的机械或物理的过程,而人的智能活动则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过程;第二,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会主动提出新问题,更不能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第三,与人的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2、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答 案:正确。 (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历史人物本身是变化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观点给予如实的评价。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2)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论述题

1、“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成绩来。”试述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答 案:(1)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2)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3)历史分析方法要求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无视其历史局限性的过分夸大或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都是不对的。
(4)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们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答 案:(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着重落实以下重要举措: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