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04日

2025-04-04 12:01:24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0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

答 案:错

解 析:(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首要对象。(2)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操纵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地镇压革命,阻碍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政治进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2、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答 案:错

解 析:(1)要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对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作用,而物质世界存在其内在的规律性,人的行为如果违背它,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无效或失败的结果,所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2)强调客观规律,并不是否定主观能动性,恰恰是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只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讲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夸大精神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唯心主义。题中的“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的观点显然并没有以承认和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而是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的做法应该是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单选题

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 C:能否付诸实践
  •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答 案:D

解 析: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不在于它能否付诸实践(因为错误的认识也能付诸实践),而在于它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D是正确答案。C错误。A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主张“有用即真理”)。B是马赫主义的真理观,即认为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它们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说成是纯主观的,是主观真理论,因而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

  • A:独立国家
  • B:封建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答 案:D

解 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多选题

1、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

  • A:民主集中制建设
  • B: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C:干部队伍建设
  • D:党员队伍建设

答 案:ABCD

解 析: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将长期面对并必须始终解决好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坚持()

  • A:开放执政
  • B:民主执政
  • C:科学执政
  • D:依法执政

答 案:BCD

解 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等等。

主观题

1、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答 案:错误。 (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原理根源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所以生产方式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2)杰出人物不能取代人民群众而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2、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答 案:正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论述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其中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结合当前实际谈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答 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为:(1)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5)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答 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调节“市场失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具体来看:(1)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经济手段,是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经济手段是通过具体的经济政策来实施的。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等。政府在确定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后,要选择相应的经济杠杆来具体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经济杠杆是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以及物质利益相联系的范畴,包括价格、税率、汇率、利率、工资等。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还包括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
(3)法律手段,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
(4)必要的行政手段,是指通过国家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手段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正是由于单一手段在其功能上的局限性,才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成为必要。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