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12:08:35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5月1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含义是相同的。
答 案:错
解 析: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在于:①两者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前者是对一切物质表现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后者是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等的认识。②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它是绝对的,不会被推翻的;后者是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的认识,它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故而是可变的,具有相对性。(2)联系在于:前者对后者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后者为前者提供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科学证明。
2、社会革命和改革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
答 案:错
解 析:(1)革命是自下而上发起的,彻底推翻反动政权和落后制度的暴力行动。改革是自上而下发起的,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集团内部主动发起的,以维护政权和社会制度为目的的自我完善活动。(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某些制度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我们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不断完善基本制度,但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够改变我国基本制度。(3)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应当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单选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答 案:C
解 析: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最终促成工农民主联合战线发展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事件是( )。
答 案:D
解 析: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努力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把工农民主联合战线发展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多选题
1、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将长期面对并必须始终解决好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坚持()
答 案:BCD
解 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等等。
2、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主观题
1、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2、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答 案:错误。 (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原理根源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所以生产方式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2)杰出人物不能取代人民群众而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论述题
1、“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成绩来。”试述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答 案:(1)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2)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3)历史分析方法要求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无视其历史局限性的过分夸大或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都是不对的。
(4)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们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
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答 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调节“市场失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具体来看:(1)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经济手段,是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经济手段是通过具体的经济政策来实施的。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等。政府在确定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后,要选择相应的经济杠杆来具体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经济杠杆是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以及物质利益相联系的范畴,包括价格、税率、汇率、利率、工资等。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还包括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
(3)法律手段,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
(4)必要的行政手段,是指通过国家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手段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正是由于单一手段在其功能上的局限性,才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成为必要。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