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1月17日

2023-01-17 11:05:06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1月1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 A:《英雄》
  • B:《命运》
  • C:《合唱》
  • D:《田园》

答 案:C

2、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 A:普列汉诺夫
  • B:席勒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3、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 A:发现
  • B:感受
  • C:表演
  • D:创作

答 案:C

主观题

1、简述艺术语言的内涵。

答 案:(1)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解 析:(1)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2、戏曲艺术:《桃花扇》

答 案:《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全剧分上下两本,共四十四出。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在明王朝兴亡的历史背景下,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复社文人与阉党余孽之间的斗争为主要冲突,展示了明末社会的广阔历史画面,曲折地表现了作家的民族意识,表达了在“太平盛世”下人们的沉闷和痛苦。作者善于对历史事件进行集中提炼,构成戏剧冲突,然后在冲突中刻画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此外,作品的情节既细针密线又转换灵活,结局也没有落人大团圆的俗套。在语言的运用上,《桃花扇》的曲词和旁白都刻意求工,安排适度。

3、简述艺术与科技的关系。

答 案:(1)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艺术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本质的区别。 (2)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 (3)在思维方式、价值追求等方面,艺术也一直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解 析:(1)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艺术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本质的区别。 (2)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 (3)在思维方式、价值追求等方面,艺术也一直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论述题

1、结合作品论述艺术作品的层次。

答 案:艺术作品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1)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意象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深刻性。艺术意蕴是衡量艺术作品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
下面结合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来阐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首先,达•芬奇采用了狭长的画面构图,因为是壁面,画面面积很大,富于视觉冲击力。为了便于充分展现人物面部,画家把13个人物安排在长桌的一侧,形成以耶稣为中心的对称构图,又因为空间关系的还原,耶稣恰好处于透视的中心,视觉效果非常稳定。作品色彩浓重,光线偏暗、给人严肃庄重的心理感受。
其次,画家在大量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把自己对传说人物的理解和想象以及感情等具体化,用细腻的工笔塑造了13个宗教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带有传说中所描述的那种身份背景和精神气质,同时又是新创造出来的鲜活形象,不同于前人笔下。这些形象的姿态、表情、动作等令人叹服地还原了传说中那个特定的戏剧性时刻,共同营造出惊心动魄的情景氛围。
最后,由于艺术语言使用得出神入化和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整幅画作充分传达了宗教的精神。稳定的构图,静穆的中心人物,呈现了耶稣的坚定、无畏和悲天悯人,象征着基督的牺牲精神和崇高情怀。即使不了解基督教的传说和教义,成赏者仍然能够被作品中的形象所吸引和打动,进一步可以感受到悲剧意识和崇高情怀,这也正是画作丰富意蕴的表现。

2、结合个人体验,阐释艺术鉴赏的具体流程。

答 案:艺术鉴赏流程包括3个方面: (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初步感受。 (2)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交流,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识,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审美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

3、联系实际说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答 案:(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的形式、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准。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等。艺术风格具有继承与独创、稳定与渐变、多样与同一的特性。
(2)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成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艺术主张;第二种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呈现流派特征;第三种是由他人将其归纳为特定流派。
(3)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坡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4)艺术风格、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艺术流派是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表现。艺术思潮常包容一个时期内多个艺术门类中多个流源的艺术主张。
以现代主义为例,作为一种艺术思源,它兴起于20世纪初,衰落于20世纪50年代,延伸至今。其间生成了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后期象征主义、意象主义、完诞派等多种艺术流派,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其中有的艺术流派还可以分出更细的艺术流派。

简答题

1、什么是艺术发生的劳动说?什么是艺术发展的多元说?

答 案:(1)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该学说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理论阐释之一。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2)多元说认为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