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11:05:01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3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2月1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答 案:C
2、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答 案:C
3、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主观题
1、绘画作品:《步辇图》。
答 案:(1)阎立本是初唐著名画家。唐太宗时任工部尚书,官至右相。他的画多重大题材,除《步辇图》外,还有《历代帝王像》《职贡图》《凌烟阁功臣像》等。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2)《步辇图》是一幅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之间亲密交往的绢本历史画卷。纵38,5厘米,横129,6厘来。《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的左侧,有虬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其后拱手肃立者,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一人当是朝中的翻译官。画的右侧,唐太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具姿态。
(3)《步辇图》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画家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肖像画的特征。同时,人物大小比例符合传统中国绘画中早期人物画发展规律,主观上突出、神化了帝王的形象。面中对每个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
2、音乐艺术:《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答 案:(1)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音乐家。19世纪80年代是德沃夏克创作最繁荣的时期。 (2)《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构思涉及的是作者对祖国感情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对祖国的思念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作者对病故的父亲和初恋女友的哀悼。第一乐章颇为宏大,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可称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乐章中浓烈的乡愁之情,是作者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第三乐章谐谑曲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第四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宏大而雄伟的气势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 (3)既威武雄壮,又柔美抒情的旋律,使《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被认为是世界性的作品,德沃夏克也被视为世界的艺术家。
3、戏曲艺术:《西厢记》
答 案:《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该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题思想的深刻性。全剧贯穿了叛逆者和卫道者的冲突,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有情的”是概括全剧的“眼目”。二是对前代、同代婚恋作品的超越。该剧以有情人终得团圆为结局,在剧情发展中,矛盾冲突的解决又大都比较畅快,因此它有贯穿始终的喜剧性。三是结构格调轻松明朗。情节曲折,多次出现矛盾冲突激化的场面,环环相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地使观众处于兴奋状态。有喜无悲,轻松明朗,让观众在一连串的笑声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四是主要人物身上的喜剧色彩。无论是“正方”的莺莺、张生、红娘,还是“反方”的老夫人,其性格特征都有喜剧性的一面。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些滑稽可笑的行为和说白,特别是张生和红娘有许多诙谐幽默、引人发笑的台词,加深了整部剧的喜剧色彩,使人自始至终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喜剧性。五是曲词有着诗的语言和意境,让人获得诗的审美享受。六是富有个性化的对白。剧中对白非常富于表现力,不但具有叙事功能,还展示了人物性格。七是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对主要人物进行改造和提升,塑造出了执着忠厚的“志诚种”。剧作叙事结构完整而严密,环环相扣,不枝不蔓,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论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艺术典型。
答 案:(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2)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艺术典型塑造的起点,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3)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他是中国南方农村无数破产农民中的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盲目自大却又自轻自贱,蛮横霸道却又儒弱胆小,渴望革新却又狭隘守旧。鲁迅用许多情节塑造出了这一个活灵活现的独特个体。阿Q这种心理超越了阿Q个人,成为整个民族心理的象征,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是人们不断欺骗自己来获得虚幻满足,从而忍受压迫的奴隶心理。不仅阿Q是这样,他身边的人无论是贫民还是地主也都如此,组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体系。故事发生在清末一个封闭落后的农村,这一时代和地点也非常典型。一方面,它是具体的一个村落和一段时间,生活着一群麻木愚昧的村民,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缩影,代表了大多数未曾觉悟的国民。典型环境与阿Q这一典型形象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状况和中国的国民性,对我们了解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有极大的帮助。
2、结合艺术作品,阐述你对“艺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一命题的看法。
答 案:(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既包括对客体世界的能动反映,又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艺术家的知、情、意。在具体艺术作品中,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才能充分体现艺术魅力。
3、马克思主义从“艺术作为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的视角深刻概括了艺术的功能与价值。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艺术活动的功能的理解。
答 案:艺术活动的功能主要有: (1)审美认知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和信息。 (2)审美教育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 (3)审美娱乐功能,指人在艺术活动中能够使身心得到调节,精神获得愉悦。
简答题
1、简述艺术接受中的共鸣现象。
答 案:(1)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接受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艺术鉴赏活动之所以能够产生共鸣效应,一方面说明了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艺术作品的思想、情感内蕴触及或潜入了欣赏者的思想、情感体验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