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 10:53:45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3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3月0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答 案:C
2、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答 案:C
3、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主观题
1、戏剧作品:《茶馆》。
答 案:(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满族,北京人。话剧《茶馆》是其代表作之一。一个大茶馆展示一个小社会,一台三幕话剧,讲述的是旧中国的历史变迁。40多位演员用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演绎着用眼泪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副沾满了人世沧桑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展示在观众的面前。 这部话剧由老舍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首演于1958年3月。 (2)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画面,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三个旧时代的共同特点一一政局混乱。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面背景颇具匠心,他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发挥了作家熟稔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优势。短短三幕戏,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概括了五十多年的历史,谱写出史诗性的画卷,显示出老舍高超的艺术功力与艺术才能。 (3)在结构上,《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剧本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相。《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茶馆》创造了戏剧艺术民族化的典范,形成了中国话剧的演剧学派,无论从剧作、导演,还是从表演领域来看,《茶馆》都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的杰作。
2、结合自身艺术鉴赏经验,阐述审美效应的主要表现。
答 案:审美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1)共鸣,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净化,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3)领悟,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引发的对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注:结合自己体会阐述,例证适宜,逻辑清楚,表达流畅,酌情再给1~10分。
解 析:审美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1)共鸣,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净化,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3)领悟,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引发的对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注:结合自己体会阐述,例证适宜,逻辑清楚,表达流畅,酌情再给1~10分。
3、戏曲艺术:《桃花扇》
答 案:《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全剧分上下两本,共四十四出。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在明王朝兴亡的历史背景下,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复社文人与阉党余孽之间的斗争为主要冲突,展示了明末社会的广阔历史画面,曲折地表现了作家的民族意识,表达了在“太平盛世”下人们的沉闷和痛苦。作者善于对历史事件进行集中提炼,构成戏剧冲突,然后在冲突中刻画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此外,作品的情节既细针密线又转换灵活,结局也没有落人大团圆的俗套。在语言的运用上,《桃花扇》的曲词和旁白都刻意求工,安排适度。
论述题
1、联系实际,阐述艺术鉴赏的流程。
答 案:艺术鉴赏流程包括三个方面。(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使鉴赏者产生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完成对其意义的初步感受。
(2)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交流,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审美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
2、论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答 案:艺术创作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包括了三个方面:
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
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构思的方式及运作手段有:整合、变形、移情、意蕴的凝结。艺术构思形成了艺术意象,它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艺术家在物化表现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深化作品的内涵,这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①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
②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
③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④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3、结合例证阐述艺术作品的构成。
答 案:艺术作品的构成是:(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换,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的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人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例:老舍的话剧名作《茶馆》完美地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首先,《茶馆》的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社会生活,表达批判的主题;形式上,老舍设置了不同年代的三幕来集中表现最黑暗的三个时期非常自然地展开事件,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其次,老舍创作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形象,寄托
了不同的情感倾向,同时通过这些形象,揭示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体现出作者的理性分析判断能力,这正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结果。老舍一方面逼真地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一幕幕情景,另一方面也在全剧中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强烈地表现出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光明的向往,实现了再现和表现的高度统一。
简答题
1、简述美育、艺术教育的含义及其关系。
答 案:(1)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2)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狭义的艺术教育是指
培养专业艺术创作者的特定教育。
(3)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