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1 14:37:55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0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貂蝉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
答 案:错
解 析:貂蝉(生卒年不详),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2、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上句是俯视:月照林间;下句是仰观:泉流石上。()
答 案:错
解 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思是清亮的月光透过密密的松枝直射下来,稀疏地点缀林间,泉水无声无息地冲刷着石头。故错误
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答 案:D
解 析:A句意为:哪有不爱他的道理.之∶的;B句意为︰根除其残忍的性情.之︰的;C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之∶的;D句意为︰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之∶去,往。故选D
2、下列关于作者艺术风格的评论,错误的是()
答 案:A
解 析:A艾青的诗歌语言自由多变、富有节奏感,形式上长短句结合,不刻意追求格律押韵。故选A
多选题
1、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形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段中【】的【两个过程】指的是()
答 案:AC
解 析:从第四段的内容来讲,两个过程指的是: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
2、下列名句,书写不正确的两项是()
答 案:BC
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识记能力。B项,“致”错误,应写作“至”。C项,“娥”错误,应写作“峨”。故选BC。
主观题
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3)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________。
(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
(5)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答 案:(1)暴霜露 斩荆棘 (2)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3)如弃草芥 (4)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5)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翻译下列句子。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 案: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 什么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填空题
1、久在樊笼里,()。
答 案:复得返自然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答 案:【铁骑突出刀枪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