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14:42:15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2月3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答 案:对
解 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故正确
2、韩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答 案:对
解 析:韩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单选题
1、下面文字横线上应填入的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要激发深层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每天再忙也要坚持读书,哪怕读几页也好,____,这一定能在深层次上提高阅读的效率。
答 案:D
解 析:这段话是说要培养阅读习惯,A强调的是阅读的必要性;B强调的是阅读的目的性;C强调的是阅读的重要性;D“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中,“自然而然"正是“习惯”的最好注解。故答案为D
2、心理学家发现,手势和话语在交流时具有同样的丰富性,手和嘴()表达着说话人的意思。人们在听故事时,如果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能够看见讲故事人的手势,那么听故事的人对故事理解的准确度要比()听到声音时增加10%。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答 案:B
解 析:分别:分头、各自。共同:大家一起做。独立:单独,不依赖他人。一致:没有分歧。单纯:简单纯一,不复杂。单独:独自一个人,不跟别人合在一起。由题干可知,手和嘴可以同时表达说话人的意思,所以A、C项错误,排除;在B项与D项之间,“共同”比“一致”更好地描述了手和嘴之间既有所分工又协调统一;“单纯”比“单独”更好地描写了只听到声音时的状态。
多选题
1、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有()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面引领方向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读历史,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哲学,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文学,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答 案:BCD
解 析: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选项A错误,BCD正确。
2、下列有关名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答 案:BD
解 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学名著的能力。B项,“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社会的黑暗腐败”错误,《边城》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D项,“毫不犹豫”错误,在复仇上,哈姆雷特有行动且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但在这个伟大的目标前,他想行动但不知如何行动,复仇过程中一次次犹豫,错失了机会。故选BD。
主观题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答 案:(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不明白句读,不能解答疑惑,有的跟从老师(学习),有的不跟从老师(学习)。
2、读【文段二】中加括号的句子,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 案:这些细节描写说明了林冲做事细心、缜密。这与他长期的曲折遭遇有着密切联系。他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不敢造次,生怕惹祸,因而培养了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
填空题
1、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答 案:【铁骑突出刀枪鸣】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充分体现了一代诗圣的宽广胸怀及其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答 案:【安得广厦千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