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医药类一》每日一练试题01月11日

2025-01-11 16:44:19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医药类一》每日一练试题01月1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三种营养物质在胃中排空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脂肪、糖、蛋白质。(  )  

答 案:错

解 析:三种营养物质在胃中排空速度的快慢顺序是糖类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最慢。

2、糖尿病患者常因渗透性利尿而发生尿量减少。(   )  

答 案:错

解 析:糖尿病患者常因渗透性利尿而发生尿量增多。

单选题

1、下列哪种物质能与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阳断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  

  • A:肉毒杆菌毒素
  • B:破伤风杆菌毒素
  • C:黑寡妇蜘蛛毒素
  • D:美洲箭毒

答 案:D

解 析:美洲箭毒能与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

2、轻度缺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是由于()。  

  • A:肺牵张反射
  • B: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 C: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 D: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答 案:D

主观题

1、袢利尿药  

答 案:高效能利尿药因主要作用部位在髓袢升支粗段的髓质部和皮质部,选择性抑制Na+-K+-2Cl-同向转运系统,使尿的浓缩和稀释功能降低,尿量增加,故该类药物又叫袢利尿药。

解 析:高效能利尿药又称袢利尿药。

2、黄斑  

答 案: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5 mm处,有一黄色区域,称为黄斑。其中央凹陷处,称为中央凹,此处是感光、辨色最敏锐的部位。

填空题

1、抑制胃酸分泌药有()、()、()、()四类。  

答 案:H2受体阻断药、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M1受体阻断药、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2、为防止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时出现低血压,应用()预防。  

答 案:麻黄碱

简答题

1、简述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  

答 案:①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的接触:②检查并稳定生命体征:③迅速清除进入人体的未被吸收和已被吸收的毒物;④如有可能,尽快使用特效解毒药:⑤对症治疗。

解 析:急性中毒发生后,首先中断毒物的继续接触,然后清除毒物,解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2、简述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用途、中毒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  

答 案:临床用途 1.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不同病因所致心功能不全,其病理生理特征及心肌受损程度不同,强心苷治疗的效果亦不同: (1)对心房颤动伴心室率快的心衰疗效最好; (2)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心瓣膜病等原因引起的心衰疗效较好; (3)甲亢、严重贫血、严重维生素B1缺乏等所致高排性心衰疗效较差; (4)对肺源性心脏病、活动性心肌炎或严重心肌损伤疗效较差,且容易发生中毒; (5)对高度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引起的心衰疗效很差或无效。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肥厚、舒张性心力衰竭无效,应首选β受体阻断药、ACEI。 2.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1)心房纤颤(2)心房扑动(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强心苷的毒性反应 (1)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早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2)神经系统症状常见头痛、头晕、疲倦和谵妄等症状,以及黄视症、绿视症和视力模糊等色视障碍,色视障碍是最典型、最具特征性的中毒先兆,但非常罕见。 (3)心脏毒性是最严重的中毒症状。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主要有三方面: ①快速型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室性早搏,也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②房室传导阻滞; ③窦性心动过缓甚至窦性停搏。 3.强心苷中毒与防治 (1)预防 ①用药剂量个体化。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肾功能状态及临床合并症,做到用药剂量的个体化是预防强心苷中毒的关键,心要时可在血药浓度监测下用药; ②及早发现和纠正诱发强心苷中毒的各种因素,如精神创伤、感染、低血钾、高血钙、低血镁、心肌缺氧等; ③警惕中毒先兆症状的出现,一旦出现一定次数的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低于 50~60 次/分以及色视障碍等情况应立即停药。 (2)治疗 ①停药 一旦确诊为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立即停用强心苷和排 K+利尿药。 ②补钾 可口服氯化钾,也可氯化钾静脉滴注。因为细胞外K+可阻止强心苷与膜 Na+-K+-ATP酶的结合,对抗强心苷对心脏的毒性。应用时注意给药的剂量、给药和速度,但有严重传导阻滞者、少尿无尿者禁用。 ③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对严重过速型心律失常者首选苯妥英钠。利多卡因也可用于强心苷中毒所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可用阿托品治疗。 ④使用地高辛抗体 严重中毒者,可用地高辛抗体的Fab片段作静脉注射。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