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14:41:52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1月1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安慰、揉腿、喂饭、伸手去接呕(ǒu)吐物……这些举动,常常发生在航班上”括号里的注音是正确的。()
答 案:对
解 析:呕(ǒu)吐物
2、解说词是对人物生平事迹、旅游景点、展览陈列品(包括实物及图片)、影视新闻纪录片的画面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 案:对
单选题
1、下列句中古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答 案:B
解 析: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B: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挂起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答 案:D
解 析:A“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把“抄袭”改为“侵犯”。B杂糅导致“已成为社会的……”一句主语不明。C歧义,产生在“和”连接的对象上。一种理解是“吴燕生”和“刘竹生”共同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研究,另一种是“吴燕生”和“刘竹生领导的科研小组”一起在研究。如果是第一种意思,应在“领导”前面加上“共同”一词;如果是第二种意思,则应在“和”后面加一个“由”,这样才能消除歧义。故选D
多选题
1、下列诗句中与“送别”相关的有()
答 案:ABC
解 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两句诗意图通过对人和月亮进行对照,说明一个人生哲理。自古至今只有一个月亮,“古时月”实际上就是“今月”,说今月曾照映过古人,今人却看不到古代的月亮,是为了要说明:月亮是永恒的存在,而人生却是短暂的。诗人面对明月,浮想联翩,发出了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故选D。
2、下列名句,书写不正确的两项是()
答 案:BC
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识记能力。B项,“致”错误,应写作“至”。C项,“娥”错误,应写作“峨”。故选BC。
主观题
1、第③段“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大约200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的”中“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 案:不能。“大约”表示“200千米”是个不确定的数值,如果删去则表示栈道的长度刚好“200千米”,与事实不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扩展语句,使意境更贴切、完美。(25个字左右)
歌声传到很远的地方。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示例:悠扬、动听的歌声,划破夜空,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解 析:
填空题
1、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字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
范增数(目)项王
答 案:名作动,使眼色
2、承相祠堂何处寻,()。
答 案:锦官城外柏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