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1月14日

2025-01-14 14:38:54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1月1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  

答 案:错

解 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

2、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上句是俯视:月照林间;下句是仰观:泉流石上。()  

答 案:错

解 析:颔联是律诗的第二联,也就是诗中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明月在天空,松林在地上,月光透过松林洒下,这一景象是从平视或者说是从整体的角度去描绘的,而不是俯视。“清泉石上流”,清泉在石头上流淌,是一种平视的视角,而不是仰观。

单选题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蒹葭》属于“风”。
  •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 C:“【始龀】”“既【加冠】”“【而立】之年”“今虽【耄】老”,其中加【】词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 D:汪曾祺所写的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杨礼赞》,借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答 案:D

解 析:D《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并非“汪曾祺”所作;故选D。

2、下列各项中有关名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 B: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 C: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
  • D: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答 案:C

解 析:C项,“流逝”——流驶。

多选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有()  

  • A:《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 B:《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 D:《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答 案:AC

解 析:《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资治通鉴》A正确;《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错误;《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C正确;《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D错误。

2、下列句子括号里的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 C:范增数(目)项王
  •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答 案:AC

解 析:A“一觞一咏”中的觞是词类活用,意为饮酒,名词活用为动词;B(固):名词,险固的地势;C目 :名词活用作动词 意为用眼睛提示;D“从”:使动用法,使什么跟从。故选AC。

主观题

1、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国学”加以解说。(不超过50个字)“国学”一说,兴起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大盛于20年代,90年代再掀热潮。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等都曾对“国学”进行过自己的阐述。现在,许多人认为,对“国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阐释,而“传统文化与学术”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外,当然也少不了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东西,它应该是一个“干立枝繁”的庞大体系。按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流;按思想分,国学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等,以儒家为主导;按《四库全书》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部尤其是经部为重。

答 案:“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包括儒学、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2、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

答 案:作者主要是按照从外到内的空间顺序来介绍的。

填空题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字的意思。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答 案:止

2、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
拜送书于庭

答 案:庭一廷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