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2月18日

2025-02-18 15:55:37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2月1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 案:对

解 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自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年底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自1956年年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是否承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分歧之一。

答 案:错

解 析:(1)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分歧之一。(2)历史唯心主义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却片面夸大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英雄创造历史。(3)与历史唯心主义根本相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从这个根本观点出发,必然得出社会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劳动群众的历史这样一个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也承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答 案:对

解 析:(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2)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 A:综合机械化
  • B:生产自动化
  •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 D:科学化

答 案:C

解 析: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具体目标。

2、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 B:形而上学的观点
  •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 D: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答 案:A

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 案:B

解 析:唯心主义可以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即为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多选题

1、2023年3月28日,国新办发表《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报告》强调,美国在两极分化的经济分配格局、种族冲突的社会格局以及资本利益集团操控的政治格局相互作用下,近年来进一步陷入()的泥潭。  

  • A:制度失灵
  • B:治理缺位
  • C:族群撕裂
  • D:社会动荡

答 案:ABCD

解 析:2023年3月28日,国新办发表《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报告》强调,美国在两极分化的经济分配格局、种族冲突的社会格局以及资本利益集团操控的政治格局相互作用下,近年来进一步陷入制度失灵、治理缺位、族群撕裂、社会动荡的泥潭。故本题答案为ABCD。

2、2023年6月21日,全国农民体育工作座谈会在贵州省台江县召开。会议指出,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体育部门以及农民体协坚持________,不断完善农民体育政策体系,创新工作载体,优化服务供给,农村体育设施短板加快补上,富有农趣农味的农民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农民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 A:以农民为主体
  • B:以农业为根本
  • C:以农村为阵地
  • D:以农时为基础

答 案:ABC

解 析:2023年6月21日,全国农民体育工作座谈会在贵州省台江县召开。会议指出,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体育部门以及农民体协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根本、以农村为阵地,不断完善农民体育政策体系,创新工作载体,优化服务供给,农村体育设施短板加快补上,富有农趣农味的农民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农民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故本题答案为ABC。

3、中办印发了《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23-2027年)》,《规划》要求,深化巡视监督与()统筹衔接,加强巡视监督与组织监督协作配合,充分运用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的专业力量和监督成果,增强监督合力。  

  • A:联动监督
  • B:纪律监督
  • C:监察监督
  • D:派驻监督

答 案:BCD

解 析:2023年5月,中办印发了《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23-2027年)》。《规划》规定,按照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要求,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分级负责、巡视巡察机构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参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配合的巡视巡察工作体制机制。《规划》要求,深化巡视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统筹衔接,加强巡视监督与组织监督协作配合,充分运用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的专业力量和监督成果,增强监督合力。故本题答案为BCD。

简答题

1、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答 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调节市场失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具体来看:(1)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经济手段,是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经济手段是通过具体的经济政策来实施的。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等。政府在确定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后,要选择相应的经济杠杆来具体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经济杠杆是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以及物质利益相联系的范畴,包括价格、税率、汇率、利率、工资等。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还包括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3)法律手段,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4)必要的行政手段,是指通过国家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手段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正是由于单一手段在其功能上的局限性,才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成为必要。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