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17:14:02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2月2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转录过程中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③不同核糖体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④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⑤DNA模板链上每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组碱基叫作密码子
答 案:B
2、下列材料中,最适合用来观察叶绿体的是()
答 案:B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答 案:AC
2、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答 案:ABC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信息可知A、B、C均正确,NOV发挥作用后,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D错误。
主观题
1、大白菜的花为两性花(一朵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花冠颜色(花色)主要有黄色、橘色和白色3种。为研究大白菜花色的遗传,研究人员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1和杂交2互为()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是显性性状。
(2)上述杂交结果说明大白菜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
(3)已知大白菜的花色与其中的色素种类有关,请完善下列色素合成代谢途径与表型对应关系,并解释杂交5中雄性亲本呈白色的原因:()。
(4)白菜的花色具有易于观察且稳定遗传等特点,请举例说明其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答 案:(1)正反交;黄色 (2)杂交5和杂交6的F2黄色:橘色:白色=9:3:4 (3)①白②橘③黄杂交5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不能控制酶A合成,无法催促前体物质转变为色素1,即使有B基因控制的酶B,也无法合成色素2,所以呈白色 (4)作为育种的标记性状用以早期淘汰不需要的植株,加快育种进程/利用花色辨别植株是否纯合,保留纯种以提高杂交种的纯度(合理即可)
2、脱氧胞苷由脱氧核糖和胞嘧啶组成,阿拉伯糖取代其中的脱氧核糖形成阿糖胞苷。阿糖胞苷与脱氧胞苷结构高度相似,可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请回答问题:
(1)脱氧胞苷结合一分子磷酸形成(),可作为DNA分子复制的原料。
(2)DNA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期,在相关酶的催化下,按照()原则合成子代DNA。
(3)骨髓造血干细胞正常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感染。急性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癌变,()增殖产生异常白细胞而引起的。结合DNA分子的复制推测,阿糖胞苷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机理可能是()。
(4)科研人员对阿糖胞苷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记录,结果如下表。
表中数据显示,高剂量组3年内无复发生存率及对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均()低剂量组。同时,高剂量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更明显,其具体表现有()。
(5)长期使用阿糖胞苷会使患者对其产生耐药性。为优化阿糖胞苷的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可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包括()。
答 案:(1)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2)间碱基互补配对 (3)造血干细胞无法完成DNA复制 (4)高于肺部感染和真菌感染率比低剂量组高 (5)设计阿糖胞苷新的衍生物与之交替使用,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探究耐药性原因的分子机制(合理即可)
填空题
1、谷子去壳晾干后可制成小米,晋谷21米质优良,但茎秆细长易倒伏。为改良该品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有机试剂EMS可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用其处理晋谷21诱发()后,筛选获得矮秆植株。
(2)将矮秆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获得F1群体的株高均与野生型相似。F1自交得到的F2群体中矮秆占
,由此推测矮秆属于()性状,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3)对比野生型与矮秆植株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结果如图1,矮秆植株基因序列中碱基对()(填“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过程提前终止,形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减少。
(4)显微观察成熟期的野生型及矮秆植株主茎节间细胞纵切,统计细胞平均长度,结果如图2。从细胞水平解释,晋谷21矮化的原因是()
答 案:(1)基因突变 (2)隐性 分离 (3)缺失 翻译 (4)主茎节间细胞长度变短
2、图1为细胞合成与分泌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控制该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4]()中。
(2)图1中,淀粉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2]()运输到[1]()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3]()提供能量。
(3)图2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的[5](),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填图中序号)。
答 案:(1)蛋白质 细胞核 (2)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3)糖蛋白 6
简答题
1、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l+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l+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
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
答 案:(1)基因 (2)染色体 39 (3)胚胎死亡、焦虑、行动迟缓、不能繁殖、繁殖 力下降(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4)观点与理由相符(合理即可) 参考样例: 有害,理由是个体的性状是进化形成的适应性 特征,一旦变异,通常不适应当前的环境; 有利,理由是对种群而言,染色体融合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别染色 体融合方式可能使个体在新环境中获得生存和 繁殖的优势,利于种群的进化和发展
2、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当iPSC"遇到"CRISPR/Cas9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当今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科学家分别于2012年和2020年获得诺贝尔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iPSC“遇到”CRISPR/Cas9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呢? 1958年,科学家利用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培养出胡萝卜植株,此项工作完美地诠释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依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然而,对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而言,类似过程却不那么容易。 2006年,科学家将细胞干性基因转入小鼠体细胞,诱导其成为多能干细胞,即iPSC。该技术突破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难以实现重新分裂、分化的瓶颈,为进一步定向诱导奠定了基础,也为那些依赖于胚胎干细胞而进行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这种技术需通过病毒介导,且转入的细胞干性基因可能使iPS细胞癌变。 直到2012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源自细菌的CRISPR/Cas9系统可作为基因编辑的工具,能对基因进行定向改造。例如,研究者将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小鼠的体细胞诱导成iPS细胞,再利用CRISPR/Cas9对该细胞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矫正,并诱导该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然后再移植到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发现该小鼠能够正常表达β-珠蛋白。 两大技术的“联手”,将在疾病治疗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由于细胞干性基因的转入,使体细胞恢复了()的能力,成为iPS细胞,进而可以定向诱导成多种体细胞。诱导成的多种体细胞具有()(填“相同”或“不同”)的遗传信息。 (2)iPS细胞诱导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过程中,β-珠蛋白基因可以通过()和()过程形成β-珠蛋白。 (3)结合文中信息,概述iPSC和CRISPR/Cas9技术“联手”用于疾病治疗的优势:()
答 案:(1)分裂、分化 相同 (2)转录 翻译 (3)CRISPR/Cas9技术可解决利用iPSC治疗过程中致病基因需要矫正的问题;CRISPR/Cas9技术可解决利用iPSC 治疗过程中的细胞癌变问题;iPSC使CRISPR/Cas9技术在疾病 的治疗方面应用范围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