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1 17:25:25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3月0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 案:D
2、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 案:A
多选题
1、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答 案:ABD
2、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答 案:ABC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信息可知A、B、C均正确,NOV发挥作用后,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D错误。
主观题
1、福橘是我国的传统名果,科研人员以航天搭载的福橘茎尖为材料,进行了研究。
请回答问题:
(1)福橘茎尖经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性,此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和()。
(2)为探索航天搭载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科研人员对组织培养的福橘茎尖细胞进行显微观察。
①观察时拍摄的两幅显微照片如图所示。照片a和b中的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期和后期。正常情况下,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之后着丝粒分裂,()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②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其结构异常导致的。
(3)科研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这种现象称为细胞()。因此,若要保留更多的变异类型,还需进一步探索适当的方法。
答 案:(1)全能;分化 (2)①中;姐妹染色单体②纺锤丝 (3)凋亡
2、如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细胞处于()期,此时有四分体()个。
(2)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和“1”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是()(填数字)染色体。
(3)此细胞分裂后产生的2个子细胞中,每个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对。子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为()。
(4)染色体主要是由()和()组成的。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需先用()染色。
答 案:(1)减数分裂I前;2 (2)3或4 (3)0;1、3和2、4或1、4和2、3 (4)DNA;蛋白质;甲紫溶液
填空题
1、B型血友病是编码凝血因子9的F9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遗传病。我国科学家构建了B型血友病模型小鼠,并尝试对模型鼠进行基因治疗,以探索治疗该病的新途径。
请回答问题:
(1)图1表示该病的发病机理,其中①过程所需要的酶是,()②过程称为()
③过程表示F9基因发生碱基的()而引起碱基序列的改变,④代表的碱基序列为()
(2)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B型血友病模型鼠的突变基因进行定点“修改”,并测定凝血时间,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小鼠的凝血能力得到(),依据是()
答 案:(1)RNA 聚合酶 翻译 替换 GAC (2)部分恢复(提高) 与血友病模型鼠相比,基因治疗模型鼠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但略长于健康鼠的凝血时间
2、细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严重的人类疾病,与CFTR基因有密切关系。图1为CF的一个家系图,图2为CF致病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据图1判断,CF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染色体上的性遗传。
(2)据图2分析,过程①称为(),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情况() (填“相同”或“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
(3)综上分析,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
答 案:(1)常 隐 (2)转录 不同 空间 (3)(CFTR 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简答题
1、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的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在红细胞中增殖,导致红细胞被破坏。患者表现为贫血、脾肿大、消化系统炎症、支气管炎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疟疾发病率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基因频率也较高。该突变基因引起血红蛋白β链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当血液中氧浓度低于正常值时,红细胞由两面凹的圆盘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容易破裂引起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当突变基因纯合时会导致镰状细胞贫血,而杂合子则没有严重的临床症状。 为什么疟疾流行区,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基因频率较高?1949年,英国医生安东尼·艾利森推测杂合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疟疾,并调查了某热带地区290位儿童的疟疾发病率,结果如下表。 在另一项针对成年男性的实验中,30位参与者自愿让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咬。结果发现,15位无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的正常男性中,有14位患疟疾;15位携带突变基因的正常男性中,仅有2位患疟疾。 上述事实或许可以解释:尽管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频率会因贫血患者的死亡而逐渐下降,但在疟疾高发区仍有较高的频率。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或缺失,诱发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因素。 (2)概括上文中“某热带地区儿童疟疾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3)疟疾流行区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频率高,请从进化的角度阐明原因:() (4)以上实例说明,基因突变是有害还是有利,与()有关。
答 案:(1)替换 生物 (2)杂合子患疟疾的比例远低于无基因突变的 纯合子 (3)杂合子不容易患疟疾,在疟疾高发地区,杂合子的生存机会比无突变基因的纯合子大,因而有更多的机会将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传给 后代
2、请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在生命起源之初,地球上可能存在一个RNA世界。在原始生命中,RNA既承担着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又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现有很多证据支持“RNA世界论”的观点。例如,RNA能自我复制,满足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要求;RNA既可作为核糖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作为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信息纽带;科学家在原生动物四膜虫等生物中发现了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后,又陆续发现在蛋白质合成过程和mRNA的加工过程中均有核酶参与。 蛋白质有更复杂的氨基酸序列,更多样的空间结构,催化特定的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而RNA在催化反应的多样性及效率上均不如蛋白质。所以,RNA的催化功能逐渐被蛋白质代替。 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所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逐渐被DNA代替。现今的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为遗传物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DNA不含碱基U。研究发现,碱基C容易自发脱氨基而转变为U,若DNA含碱基U,与DNA复制相关的“修复系统”就无法区分并切除突变而来的U,导致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准确性降低。 地球生命共同传承着几十亿年来原始RNA演绎的生命之树,生命演化之初的RNA世界已转变为当今由RNA、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生命世界。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 (2)RNA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的排列顺序中。 (3)在“RNA世界”以后的亿万年进化过程中,RNA作为()的功能分别被蛋白质和DNA代替。 (4)在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是:与RNA相比,DNA分子() a.结构简单b.碱基种类多c.结构相对稳定d.复制的准确性高 (5)有人认为“生命都是一家”。结合上文,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明理由:()
答 案:(1)RNA (2)碱基(核糖核苷酸) (3)酶和遗传物质 (4)cd (5)不认同;有的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有的生物以RNA作为遗传物质认同;所有生物均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