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0 17:05:19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5月1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2017年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核供体猴A的体细胞核导人去核的卵母细胞(来自供体猴B)中,最终得到克隆猴“中中”和“华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答 案:C
2、可以与动物细胞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掉吞噬泡内物质的细胞器是()
答 案:B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答 案:AC
2、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答 案:ABD
主观题
1、溶菌酶是一类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动物不同部位细胞分泌的溶菌酶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请回答问题:
(1)题图为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胃溶菌酶在()(填序号)合成后,经()(填序号)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进而依赖细胞膜的()性,分泌到细胞外。
(2)研究人员比较了胃溶菌酶和肾溶菌酶的氨基酸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Arg—精氨酸、Glu—谷氨酸、Asp—天冬氨酸、Asn—天冬酰胺
氨基酸后的数字表示其在肽链的位置,“+”表示是此氨基酸,“-”表示否。
①溶菌酶分子中连接相邻氨基酸的化学键是()。
②胃溶菌酶与肾溶菌酶的功能存在差异。由表中数据分析,原因是()。
(3)胃溶菌酶和肾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大部分相同。有观点认为,它们在进化上有着共同的起源。上述研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水平的证据。
答 案:(1)⑥;①③;流动 (2)①肽键;②两者的精氨酸数目不同;第50、75、87位的氨基酸种类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3)分子
2、细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严重的人类疾病,与CFTR基因有密切关系。图1为CF的一个家系图,图2为CF致病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据图1判断,CF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染色体上的()性遗传。
(2)据图2分析,过程①称为(),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情况()(填“相同”或“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
(3)综上分析,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
答 案:(1)常 隐 (2)转录 不同 空间 (3)(CFT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 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特点。由题图分析可知,由正常双亲生出了患病的女儿,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依据图2分析,过程①的产物是mRNA,可知该过程为转录。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 AUC,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U,显然两种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自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 (3)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能力。综上分析,细胞囊性纤维化的直接原因是CFTR蛋白结构异常,由于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故此异常的蛋白质是由于基因结构异常所致,据此可以说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CFT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填空题
1、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准确检测还原糖的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取液,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问题:
(1)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与()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2)据表分析,制备马铃薯提取液的三种方法中,方法()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并且提取液的颜色()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
答 案:(1)葡萄糖 斐林 ( 2 ) 三 充分 浅
2、下图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示意图。字母A~D表示化学物质,数字①、②表示过程。
(1)①所示过程以()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作为原料合成B,催化此过程的酶是()
(2)②所示过程中,[C]()识别B的序列,按B携带的信息合成具有一定()序列的D。
答 案:(1)DNA 核糖核苷酸 RNA 聚合酶 (2)转运RNA(tRNA) 氨基酸
简答题
1、学习下列材料,回答(1)~(3)题。
mRNA技术带来新一轮疗法革命
蛋白替代疗法一般用于治疗与特定蛋白质功能丧失相关的单基因疾病。由于酶缺失或缺陷引起的疾病可以用外源供应的酶进行治疗。例如,分别使用凝血因子VⅢ、凝血因子IX治疗A型、B型血友病。然而,一些蛋白质的体外合成非常困难,限制了这种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mRNA技术的疗法,是将体外获得的mRNA递送到人体的特定细胞中,让其合成原本缺乏的蛋白质,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把mRNA从细胞外递送进细胞内,需借助递送系统。递送系统能保护mRNA分子,使其在血液中不被降解。纳米脂质体是目前已实现临床应用的递送系统,可以保证mRNA顺利接触靶细胞,再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研发mRNA药物遇到一个难题:外源mRNA进入细胞后会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出现严重的炎症。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成功对mRNA进行化学修饰,将组成mRNA的尿苷替换为假尿苷(如图甲所示),修饰过的mRNA进入细胞后能有效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大大降低了炎症反应,蛋白合成量显著增加。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论上,蛋白质均能以mRNA为模板合成。因此有人认为mRNA是解锁各类疾病的“万能钥匙”,可以探索利用mRNA技术治疗蛋白质异常的疾病,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1)推测用于递送mRNA的纳米脂质体中的“脂质”主要指()
(2)尿苷由一分子尿嘧啶和一分子核糖组成,一分子尿苷再与一分子()组合,构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将mRNA的尿苷替换为假尿苷,其碱基排列顺序()(填“改变”或“未改变”)。mRNA进入细胞质后,会指导合成具有一定()顺序的蛋白质。
(3)文中提到,mRNA是解锁各类疾病的“万能钥匙”。图乙为用mRNA技术治疗疾病的思路,请补充I、Ⅱ处相应的内容。I.();Ⅱ().
答 案:(1)磷脂 (2)磷酸 未改变 氨基酸 (3)基因 mRNA
2、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的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在红细胞中增殖,导致红细胞被破坏。患者表现为贫血、脾肿大、消化系统炎症、支气管炎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疟疾发病率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基因频率也较高。该突变基因引起血红蛋白β链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当血液中氧浓度低于正常值时,红细胞由两面凹的圆盘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容易破裂引起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当突变基因纯合时会导致镰状细胞贫血,而杂合子则没有严重的临床症状。 为什么疟疾流行区,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基因频率较高?1949年,英国医生安东尼·艾利森推测杂合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疟疾,并调查了某热带地区290位儿童的疟疾发病率,结果如下表。 在另一项针对成年男性的实验中,30位参与者自愿让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咬。结果发现,15位无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的正常男性中,有14位患疟疾;15位携带突变基因的正常男性中,仅有2位患疟疾。 上述事实或许可以解释:尽管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频率会因贫血患者的死亡而逐渐下降,但在疟疾高发区仍有较高的频率。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或缺失,诱发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因素。 (2)概括上文中“某热带地区儿童疟疾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3)疟疾流行区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频率高,请从进化的角度阐明原因:() (4)以上实例说明,基因突变是有害还是有利,与()有关。
答 案:(1)替换 生物 (2)杂合子患疟疾的比例远低于无基因突变的 纯合子 (3)杂合子不容易患疟疾,在疟疾高发地区,杂合子的生存机会比无突变基因的纯合子大,因而有更多的机会将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传给 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