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1月14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855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1月14日专为备考2025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A

    B

  • 2. 在写欠条时,落款的署名要写全名,不能略写,但日期可以简写。()

    A

    B

  • 1. 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成功演示启示国人:在创新方面,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

    B汽车在武当山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C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D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养老院的老人们(饱食终日),过着幸福的日子。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游弋(yì)  涨(zhǎng)幅  涮(shuàn)羊肉  振聋发聩(kuì)

    B粗犷(guǎng)  掮(qián)客  挖墙角(jiǎo)  便(pián)宜行事

    C泊(bó)车  蹊(qī)跷  大姆(mǔ)指  独挡(dāng)一面

    D骠(piào)勇  炽(zhì)热  打水漂(piāo)  弊帚(zhǒu)自珍

  • 1. 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形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段中【】的【两个过程】指的是()  

    A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同时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气体。

    B飞溅的浪花形成小气泡,并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

    C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输送丰富的水汽。

    D气泡溶解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它提供给海洋中的生物。

  • 2. 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B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1. 第②段表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什么道理?
  • 2. 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1)叹为观止:()
    (2)锲而不舍:()
  • 1. 春蚕到死丝方尽,()。
  • 2. 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字的意思。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