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2月13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31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2月13日专为备考2025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对下面一段文字层次的划分和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没有文学曾经不可想象。②然而在今天的金钱饥渴的时代里,人们至少是暂时地不需要“诗”了。③文学固可在新的社会形态里调整方位,但是文学于往昔的显赫,看来是重振无计了。④然而文学“前方”的困顿又是否会造成“后方”的困顿呢?⑤文学评论理论队伍历来是素质最高、实力最强、阵容最为庞大的一支。⑥今天乃至以后,他们在整体上是否也会随之而面临尴尬呢?⑦大量的文学理论评论期刊,在好不容易熬过了92年之后,在岁末之际纷纷举起改头换面甚至改换门庭的旗号。⑧在这个问题上,放到人格品质的意识去确定,我以为是不尽合理的。

    A由当今生活的发展,写到文学创作的萧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由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的萧条,写到不是个人品质的原因。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由社会生活的发展促使文学作品显赫地位的下降,写到必然引发文学评论显赫地位的下降。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由文学作品显赫地位的下降,进而引导文学评论显赫地位的下降,写到共同原因是社会生活的发展。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2. 下列说法,不能解释高频电磁波在人体内引起热作用的一项是()。  

    A磁场使人体内的分子重新排列

    B体温调节无法把热量散发出去

    C电场使人体内电解质离子发生移动

    D电磁场使体内的导电成分产生感应涡流

  • 3. 在第③段空白处应填入的一句是()。  

    A如果脑梁阻断,人便处于失语状态,仍具有认知能力。

    B如果脑梁阻断,人便处于无法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状态,但仍能通过形象认出物体和了解它的使用方法。

    C脑梁一旦被阻断,人便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但仍能凭感觉了解事物的某些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D脑梁若被阻断,人便处于失语状态,就没有认知能力。

  • 1. 说说这首词的结构特点。  
  • 2. 诗歌前两联是如何与诗题相关联的?  
  • 3. 苏轼曾誉本诗颔联为“诗中有画”,请展开想象,描述颔联的画面。  
  • 1. (作文)  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那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曰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窗,是瞭望的视点;窗,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窗,可以是有形的;窗,可以是无形的;窗,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窗,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大千世界,和窗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窗生发的见解也见仁见智。
    以“窗”为感触点写一篇作文,鼓励选择较新的视角。
    要求:
    (1)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 3. 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 1. 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了描写,试分析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