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生物》4月25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64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生物》4月25日专为备考2025年生物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痛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引起的

    B发生癌变的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功能也异常

    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

    D远离辐射、化学诱变剂等致癌因子,可减少癌症的发生

  • 2. 《晋书·车胤传》记载了东晋时期名臣车胤日夜苦读,将萤火虫聚集起来照明读书的故事。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淀粉

    B脂肪

    CATP

    D蛋白质

  • 1.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A雄性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加倍

    B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几乎增加一倍

    C雌性秀丽隐杆线虫每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减半

  • 2. 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A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分裂能力

    B细胞呼吸相关酶的含量增加

    C细胞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增强

    D增加单位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

  • 1. 如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细胞处于()期,此时有四分体()个。 (2)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和“1”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是()(填数字)染色体。 (3)此细胞分裂后产生的2个子细胞中,每个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对。子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为()。 (4)染色体主要是由()和()组成的。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需先用()染色。  
  • 2.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研究人员利用线虫和小鼠做模型进行的研究发现,一种负责转运脂肪的卵黄脂蛋白可降低生物体的寿命。在线虫体内,卵黄脂蛋白一方面参与脂肪从肠道向机体细胞的转移,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脂肪代谢有关。细胞中的溶酶体脂解(脂肪降解)是脂肪代谢的重要途径。研究人员通过遗传的办法减少线虫的卵黄脂蛋白,发现溶酶体脂解强度增加,脂肪积累量减少,线虫寿命平均延长了40%。据此,研究人员推测卵黄脂蛋白可能通过①溶酶体脂解,降低了脂肪消耗所可能带来的寿命延长。小鼠体内的载脂蛋白B与线虫中的卵黄脂蛋白是“近亲”,载脂蛋白B可以被认为是小鼠中的一种卵黄脂蛋白。在小鼠体内,载脂蛋白B的作用也是将肠道中摄入的脂肪转移到机体细胞加以利用或储藏到脂肪组织中。随后,研究人员联想到另外一种寿命增加的模型——饮食限制,即吃得越少,活得越久。刚好有证据表明,饮食限制的小鼠体内脂蛋白B的水平明显下降。据此,研究人员推测,饮食限制可能通过②载脂蛋白B的合成,阻碍脂肪的运输,减少脂肪的堆积,从而延长小鼠的寿命。综合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或许可以通过调控卵黄脂蛋白的合成来调节脂肪运输,同时通过卵黄脂蛋白调节溶酶体脂解来影响生物体的寿命。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检测细胞中的脂肪时,可以用苏丹Ⅲ染液对材料进行染色,多余的染料可以用()洗去,细胞中含有的脂肪将被染成()色。 (2)卵黄脂蛋白可以直接参与(),进而影响脂肪代谢和生物体的寿命。 (3)文中①、②两处空白应填入的词语分别为()(请选填“促进”或“抑制”)。 (4)有同学看到相关报道后开始节食,早饭也不吃了,请你从健康生活的角度谈谈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并给出相关建议:()。  
  • 1. 辣椒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果实颜色丰富多彩。科研人员用红色野生型线辣椒与黄色突变体进行果实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据结果推断,线辣椒果实颜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定律,其中()色为显性性状。 (2)将F1与亲本中的()(填“红色”或“黄色”)线辣椒杂交,若后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是杂合子。 (3)在F2的红色线辣椒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4)细胞代谢过程容易产生自由基,会()细胞内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研究证实:辣椒果实中的色素对这些生物分子具有保护作用
  • 2. 辣椒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果实颜色丰富多彩。科研人员用红色野生型线辣椒与黄色突变体进行果实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据结果推断,线辣椒果实颜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定律,其中()色为显性性状。 (2)将F1与亲本中()的(填“红色”或“黄色”)线辣椒杂交,若后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是杂合子。 (3)在F2的红色线辣椒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4)细胞代谢过程容易产生自由基,会()细胞内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研究证实辣椒果实中的色素对这些生物分子具有保护作用。
  • 1. 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的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在红细胞中增殖,导致红细胞被破坏。患者表现为贫血、脾肿大、消化系统炎症、支气管炎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疟疾发病率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基因频率也较高。该突变基因引起血红蛋白β链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当血液中氧浓度低于正常值时,红细胞由两面凹的圆盘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容易破裂引起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当突变基因纯合时会导致镰状细胞贫血,而杂合子则没有严重的临床症状。 为什么疟疾流行区,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基因频率较高?1949年,英国医生安东尼·艾利森推测杂合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疟疾,并调查了某热带地区290位儿童的疟疾发病率,结果如下表。 在另一项针对成年男性的实验中,30位参与者自愿让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咬。结果发现,15位无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的正常男性中,有14位患疟疾;15位携带突变基因的正常男性中,仅有2位患疟疾。 上述事实或许可以解释:尽管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频率会因贫血患者的死亡而逐渐下降,但在疟疾高发区仍有较高的频率。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或缺失,诱发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因素。 (2)概括上文中“某热带地区儿童疟疾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3)疟疾流行区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频率高,请从进化的角度阐明原因:() (4)以上实例说明,基因突变是有害还是有利,与()有关。  
  • 2. 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l+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l+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 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