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甘肃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考试大纲

2022-10-31 10:58:50 |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19年甘肃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升本招生考试,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是否达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要求。

二、考试科目及占比

考试范围包括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检验、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3门专业主干课程,其分值占比:

1.临床检验基础(40%)

2.微生物学检验(35%)

3.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25%)

三、试题类型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四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含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本部分涵盖的知识点广,涉及到绝大部分的考试内容,其中选择题题型采用A1、A2、A3、B型题等多种形式考核。

填空题:包括30个空,每空0.5分,共15分。填空题部分主要是测试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的情况。

判断题:5小题,每题1分,共5分。主要涉及诸如检验方法的鉴别等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只要求判断正误,不要求纠错。

简答题:含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本部分主要体现学生对常见问题的理解水平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涵盖范围较广,难易结合。

四、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高职(专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并参照国家卫生资格考试中“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士考试大纲”的要求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应用能力,考试主要以基础知识内容为命题的核心。

临床检验基础部分:

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血、尿、便常规检查,此3部分占到本课程总分值的80%,其余20%包括脑脊液检查、浆膜腔积液检查、精液、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检查等。

(一)血液学一般检查

1.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常用抗凝剂的用途。

2.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

3.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4.和红细胞相关参数的临床意义,如:RBC、Hb、MCV、MCH、MCHC、HCT、RET等。

5.贫血的分类方法及常见疾病。

6.5种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各自所占百分比及临床意义。

7.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8.血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临床应用。

9.血沉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10.血沉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二)血型和输血

1.不同血制品的用途。

2.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方法及意义。

3.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的原理。

4.血型鉴定的方法(正定型和反定型)。

5.交叉配血的原理及方法。

(三)尿液检查

1.尿常规包含的内容(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及意义。

2.了解各项化学指标的检查方法及原理。

(四)粪便检查

1.粪便常规包含的内容(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及意义。

2.了解粪便潜血试验的检查方法及原理。

(五)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常规检查的内容(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及意义。

2.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特点。

(六)浆膜腔积液检查

1.浆膜腔积液的性质(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

2.李凡他实验的意义

(七)精液检查

1.精液的组成

2.精液的液化时间

3.精子活动力的检查

4.精液检查的意义

5.标本运送及保存要求

(八)前列腺液检查

1.前列腺液的作用及检查意义

2.卵磷脂小体的意义、

(九)阴道分泌物检查

1.阴道分泌物异常外观的临床意义

2.阴道清洁度检查[page]

微生物学检验部分:

(一)绪论

1.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微生物的特点。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功能、化学组成、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区别,L型细菌;质粒的意义,胞浆内含物;细菌的特殊结构、功能、意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三)细菌的生理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特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的分解代谢。

2.细菌的新陈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

(四)细菌的分布

1.正常菌群、菌群失调等基本概念。

2.细菌在人体的分布、菌群失调的诱因、常见菌类。

(五)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消毒、灭菌、无菌、防腐、抑菌等基本概念。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的种类及应用。

(六)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细菌的致病性、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带菌状态等基本概念;细菌的致病物质基础。

2.内、外毒素的区别。医院感染的概念。

3.机体的抗菌免疫。

(七)细菌形态学检查

1.常用显微镜的种类、原理、使用。

2.细菌形态检查的分类、方法。

3.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的方法、结果、原理、意义。

(八)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1.培养基的定义、制备、种类。

2.细菌的人工培养技术。细菌的生长现象。

3.培养基的成分。

(九)细菌的生物化学实验

常见菌属鉴定常用的生化实验的原理、结果、意义。

(十)血清学实验

熟悉血清学鉴定与血清学诊断的主要类型。

(十一)菌种保存与管理

菌种的保存的目的、方法。

(十二)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纸片扩散法(K-B)法的实验原理,试验方法,结果判断和报告,质量控制。联合药敏试验。

(十三)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安全防护

1.室内质量控制。

2.室内质量评价;实验室安全防护。

(十四)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1.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的生物学性状。

2.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的检验。

(十五)肠道杆菌及检测

1.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埃希氏菌属的生物学性状。

2.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埃希氏菌属的检验。

(十六)、弧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及检测

1.弧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2.霍乱弧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验。

(十七)需氧革兰氏阳性杆菌、分枝菌属、厌氧菌及检验

1.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有芽胞厌氧、分枝菌属的生物学性状。

2.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厌氧性细菌的检验。

(十八)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检验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的概念、生物学性状及检验。

(十九)真菌学及检验

1.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2.病原性真菌及检验。

(二十)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实验室诊断

1.病毒的基本性状。

2.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3.病毒的实验室的诊断。

(二十一)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及检验

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验。

(二十二)肝炎病毒、逆转录病毒及检验

1.肝炎病毒、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2.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的检验。

3.逆转录病毒的检验。

(二十三)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1.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查的基本要求。

2.血液、尿液、粪便、脓汁的细菌学检查。[page]

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一)绪论

1.生物化学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

2.生物化学检验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理化性质。

2.核酸的分子组成,DNA的结构与功能,RNA的结构与功能。

3.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三)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1.标本的类型。

2.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尿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四)酶与酶学分析技术

1.酶的概念与组成;酶原与酶原激活;酶促反应特点及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2.酶含量的表示方法;酶活性测定方法分类、原理、优缺点及应用。

3.工具酶的概念、代谢物测定中常用的指示反应、代谢物测定的方法分类及其特点。

4.同工酶分析及其应用。

(五)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与室内质量控制

1.精密度与重复性试验。

2.正确度与回收试验、干扰试验及方法比较试验。

3.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与质控图的制作,常用质控规则。

(六)体液蛋白质检查

1.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2.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测定方法、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3.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急性时相反应进程中的变化特点。

(七)糖代谢紊乱检验

1.糖代谢途径;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浓度的调节。

2.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代谢紊乱。

3.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内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尿糖、糖化蛋白的测定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八)脂代谢紊乱检验

1.脂类代谢途径;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概念、组成结构、分类及功能;脂蛋白受体。

2.脂蛋白代谢;高脂蛋白血症及其分型。

3.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测定方法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载脂蛋白 AⅠ、 B 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各种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九)体液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验

1.体液中水、电解质的含量及分布特点、生理功能;钠钾氯代谢及平衡紊乱。

2.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

3.钙、磷、镁代谢及其调节。

4.钙、磷、镁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

5.锌、铜、硒、铬、钴、锰、氟、碘的生理作用;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

(十)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紊乱

1.酸碱平衡及其调节;血气分析的概念。

2.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检测的常见指标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

3.酸碱平衡紊乱分类及判断。

4..血气分析的样本采集和保存;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十一)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1.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概念及特点。

2.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测定及其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BNP/NTproBNP临床应用。

3.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十二)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1.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胆色素代谢及黄疸。

2.肝功能试验。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A/G测定、纤维蛋白原测定、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血清胆红素代谢产物(血浆总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血氨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ALT、AST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3.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十三)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

1.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和尿酸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各试验的灵敏性、特异性、测定方法及评价。

3.肾小管功能检查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4.早期肾损伤检查的主要实验室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五、试题难易度:

较容易题 约30%

中等难度题 约60%

较难题 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