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5月18日

2025-05-18 15:47:13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5月1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说明书按表述形式可分为文字图表式说明书和条款式说明书。  

答 案:对

2、在议论文中,论点是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起着核心和统帅的作用。  

答 案:对

单选题

1、对韩愈《春雪》一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A:夸张
  • B:比拟
  • C:排比
  • D:设问

答 案:B

解 析:“嫌”“穿”赋予了白雪人的特征,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式类型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
  • B:与操遇于赤壁
  • C:得双石于潭上
  • D:贪于财货

答 案:A

解 析:A项,被动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

主观题

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野兽,野兽! 河里到处都是野兽! (2)它头似磨盘,眼如灯盏,血盆大口里吐出的芯子嘶嘶作响。

答 案:(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兽的多,突出了形势严峻。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巨蟒的头比作磨盘,眼睛比作灯盏,写出了巨蟒的可怕,情况的危急。  

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 讲述了什么故事? 请以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案:小说以出逃为线索,讲述了在火灾面前,猎人带领动物们顺利脱险的故事,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这一主题。

填空题

1、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居易《琵琶行》)  

答 案:犹抱琵琶半遮面

2、《致橡树》的作者是()原名(),中国当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品有《()》《()》。诗中作者否定了()种(__,___,___,)世俗的爱情观,作者理想中的爱情是()()()()。橡树象征着()木棉象征着()  

答 案:舒婷;龚佩瑜;朦胧诗派;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3;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共同的伟岸和高尚;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刚硬不阿的男性之美;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

写作题

1、某市“微光”志愿者协会为了弘扬文明风尚,欲招募一批志愿者。凡18周岁以上,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奉献精神,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市民均可报名参加。可直接到“微光”志愿者协会(地址:×××××)填写志愿者申请登记表;或登录“微光”志愿者网站下载志愿者注册登记表填写(报名时请携带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原件和复印件一份、一寸照片2张)。报名地址:市委三楼东侧市文明办文明科。联系人:××x,电话:××xx×××。请你据此撰写一则不少于300字的倡议书。

答 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法]蒙田 你越是放弃自我,相应地你也越变得伟大而又真实。—[德]费尔巴哈 如果真的要写墓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一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李嘉诚 “我”,是每个人在面对具体问题乃至考虑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对自我的强化和淡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有我”和“无我”的拷问。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 案:【优秀范文】 “有我”还是“无我”    历史不止,脚步不止。悠悠千年,人们跟随着时间的脚步不断前行。有人强化自我,逆流而行;有人淡化自我,融入时代。“有我”还是“无我”,并不是绝对的孰好孰坏。不论选择哪一个,都可实现“自我”价值,前提是,“自我”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徐霞客在“功名尽在长安道”的时代,选择游历大江南北。他志在“朝碧海而暮苍梧”,风餐露宿,用渺小的足印去征服山川河流,写就了《徐霞客游记》而流芳百世。徐霞客能把梦设在广阔河山而非众人熙攘的官场,在于他选择了“有我”的境界,从二十二岁正式出游起,他就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成为一个虽没有科举功名却依然大放异彩的读书人。    钱伟长出身书香世家,后以优异的文科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九一八”事变后,这个没有多少理科基础的青年人拍案而起,毅然弃文从理,转入物理系。他淡化了那个出口成章的“自我”,选择了“无我”的境界,放弃了曾有过的史学大师之梦,融入了那个硝烟四起的时代,成为众多爱国青年中的一员。钱伟长清楚地知道在战乱的年代,科技的发展更有助于国力的增强。爱国热情促使他做出这个选择。    可见,无论是“有我”还是“无我”皆可实现“自我”,关键在于能否做到明辨事理、从现实出发。    选择“自我”还是“无我”,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切不可盲从。在信息畅通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迷惑,进而失去初心,跟随大众。当某一学科被认为大有前途时,人们为了追逐利益,便淡化“自我”,趋之若鹜。步入其中,才发现这里有自己无法承受的艰辛,于是又调转方向另寻他路。当某一事件在网络上掀起风浪,人们的热情便驱逐了理性,不假思索地选边站队,群情激奋。这般“无我”,实在是浪费生命,只会让人们失去自我的价值。所以,越是信息泛滥时,我们越要保持理智,只有切合实际、认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面对“有我”与“无我”,不必执着于谁对谁错,能清醒地做出合适的选择,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并促进社会发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