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12:03:24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5月12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答 案:对
解 析:这句话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时使用的。“观念的东西”就是意识,该句意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这一论断表明:(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它不会凭空产生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反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是并列关系。
答 案:错
解 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原因如下:(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系统的科学理论,多方面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多更直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坐在屋子里靠凭空想象进行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精辟概括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世情、国情和党情的过程中进行的。(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所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
单选题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
答 案:D
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答 案:D
解 析:中国外交政策中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多选题
1、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将长期面对并必须始终解决好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坚持()
答 案:BCD
解 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等等。
2、决定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有()
答 案:ABD
解 析:党的性质、党的政治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主观题
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 案:正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2、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秉持的原则。
答 案:正确。 中国政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合作。
论述题
1、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 案:(1)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思想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随心所欲,违背规律最终要受规律的惩罚。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通过探索才能了解,所以就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时,要尊重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忽视现有条件,忽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大干快上,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只能造成严重损失,欲速则不达。同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运用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认真研究、努力创造,不能坐享其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 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①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我国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接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客观事实。
②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生产力落后仍然是主要矛盾,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③由我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内容必然不同。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内容正日益丰富。要实现现代化,我国还肩负着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