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12:41:26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3月1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接在下面这句话后边,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悬念教学”相对于“平铺直叙法”“注入法”教学而言,______。
答 案:A
2、在第③段空白处应填入的一句是()。
答 案:B
3、下列各组词语中括号中的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答 案:A
解 析:B项“靡费”中“靡”读“mí”,其他字读“mǐ”;C项“落枕”中“落”读“lào”,“丢三落四”中“落”读“là”,“失魂落魄”的“落”读“luò”;D项“鲜明”中“鲜”的正确读音是“xiān”,其他加点字读“xiǎn”。
主观题
1、小说写四个青年妇女去水生家商量探夫的对话,各具性格特征,请具体分析。
答 案:小说描写几个青年妇女去水生嫂家商量探夫有这样几句对话,各富性格特征。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以上对话,各具各自的性格特征:
说第一句话的妇女,乖巧伶俐,说谎善找托辞。本想去看丈夫,又怕人说“拖尾巴”,以“忘下了一件衣裳”之名,行看夫之实,聪明。
一说第二句话的妇女,快人快语,不找借口,不用托辞。直说“有旬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痛快。
说第三句话的妇女,质朴憨厚,托辞笨拙。“哪里就碰得那么巧”不顾危险,“快去快回来”心怀侥幸——的确憨笨。
说第四句的妇女,忸忸怩怩,欲盖弥彰,自己想去,却让婆婆为其背黑锅。
小说对话的成功,在于对话能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上对话描写的同是青年妇女,同是上前线探夫,但却性格各异,由此可见作家刻画人物功力的高超。
2、这首词写景叙事层次分明,而且善于将历史与现实、景物与人物、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回答以下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说“千古风流人物”被“浪淘尽”,是基于一种什么联想?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是一种什么语气?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赤壁的景色的?
答 案:1.作者将历史也想象成一条长河,用东去的长江水来计量时间,把人事变迁与水的流逝联系起来,在叙事上,完成了由现实景物到历史人物的转变。 2.“人道是”是一种不确定的猜测语气,表明了作者不太深究历史的真实,借事兴感的情怀。 3.“乱石穿空”是从形的方面写景;“惊涛拍岸”是从声的方面写景;“卷起千堆雪”,是从形色两方面写景。
3、解释下列括号字的意思。 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雄姿(英发) 樯橹(灰)飞(烟)灰 (故国)神游
答 案:1.东:向东。 2.风流:指优秀的、杰出的。 3.英发:英俊奋发。
4.灰:像灰一样;烟:像烟一样。
5.故国:旧国,这里指旧地。
写作题
1、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2、(作文)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 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答 案:请自行作答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有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物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何感触和想法?
请你以“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答 案:请自行作答。
简答题
1、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了描写,试分析其特色。
答 案:作者从久不落雨、骄阳暴晒、河塘干涸、野草枯黄等自然现象写起,表现大旱的情形,表现了干旱咄咄逼人的严峻形势,渲染了一种悲怆的氛围,衬托出人们惶恐焦虑的心态,抓住了读者的心,为后文云霓出现时的惊喜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后文大热和大旱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