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12:29:33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4月2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答 案:D
2、对“根外追肥”的植物生理依据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答 案:A
3、下列各句,没有结构混乱的一句是()。
答 案:D
主观题
1、试比较《山居秋暝》和《过故人庄》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 案:《过故人庄》这首诗,语言平淡、质朴清新,几乎完全口语化,真实地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的淡泊情怀和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山居秋暝》这首诗写景纯用白描,轻描淡写,笔致简练。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动静相衬,视听结合,充满了诗情画意,可谓“诗中有画”。
2、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如李白(701—762)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1037—1101)的《水调歌头》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作者认为,中外优秀的文字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是因为它们:
(答案不超过20字,尽量用文中现成的话)
答 案:能唤起人们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的情感。
3、第2自然段用柏拉图和匹夫匹妇两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不超过24字)
答 案:对于文人,最重要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或:文人要成为文人,就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或: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是作者特有的本领。
写作题
1、(作文)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 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答 案:请自行作答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窗,是瞭望的视点;窗,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窗,可以是有形的;窗,可以是无形的;窗,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窗,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大千世界,和窗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窗生发的见解也见仁见智。
以“窗”为感触点写一篇作文,鼓励选择较新的视角。
要求:
(1)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答 案:请自行作答。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
答 案:请自行作答。
简答题
1、文中括号处,“踏进”出现了三次,这种写法有怎样的作用?
答 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村里男子踏水的不易,突出地表现了人们愈加渴望下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