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2月14日

2025-02-14 11:59:57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2月1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与实行对外开放是对立的。

答 案:错

解 析: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答 案:对

解 析:(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个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单选题

1、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类似感觉的特性”
  • B:劳动
  • C:自然环境
  • D:客观精神的逻辑发展

答 案:B

解 析: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①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②思维的工具——语言,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③劳动和语言促进了思维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日益完善,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④劳动使意识产生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2、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是()。  

  • A:世界观
  • B:人生观
  • C:价值观
  • D:哲学

答 案:A

解 析:本题考查了世界观的定义。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多选题

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 A:激励作用
  • B:导向作用
  • C:调节作用
  • D:制约作用

答 案:ABD

解 析: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 A:尊重自然
  • B:顺应自然
  • C:保护自然
  • D:改造自然

答 案:ABC

解 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主观题

1、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答 案:错误。 (1)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2、实践是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  

答 案:正确。 (1)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能认识或者不可能完全认识。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在中国有庄子。(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科学的实践观对不可知论作了最令人信服的驳斥:①实践能使主体认识的正确性得到确实可靠的验证。②实践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扩大和加强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范围,证明客观世界的可知性。③实践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能力,使人们能永无止境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论述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 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①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我国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接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客观事实。
②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生产力落后仍然是主要矛盾,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③由我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内容必然不同。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内容正日益丰富。要实现现代化,我国还肩负着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2、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 案:(1)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如下: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与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