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4月27日

2025-04-27 11:37:43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4月2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夸张、用典、比喻
  • B:夸张、对偶、比喻
  • C:对偶、比喻、拟人
  • D:用典、夸张、对偶

答 案:B

2、下列各句中,兼用了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的是()。

  • A: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
  • B: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 C:文章是固体,言语是液体,思想是气体。我提倡多用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思想。
  • D:我望着那灯光,路是那么远,我又没有翅膀。我只有一个渴望:飞!飞!

答 案:C

解 析:排比是指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手法;比喻是指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B项,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C项,分别将文章、语言、和思想比作固体、液体和气体,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文章是固体,言语是液体,思想是气体”属于三个意义相关、结构相同、语气相同的句子,采用了排比的手法。D项,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主观题

1、这首诗为什么要在开篇极力渲染罗敷的美貌?

答 案:开篇极力渲染罗敷的美貌一方面突出了罗敷形象的美好,另一方面为下文罗敷义正言辞拒绝封建权贵使君的调戏并机智地斗败使君的故事作了铺垫。

2、《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立论文章还是一篇驳论文章?

答 案:《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驳论文章。此文通过孔子与门人冉有、季路的对话逐一展开批驳:针对冉有、季路对“季氏伐颛臾”的纵容和辩护,孔子针锋相对地批评了“以力服人”的霸道主张。

填空题

1、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

2、《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答 案:女神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位日本女孩,自小嗓音沙哑,同龄人都因她“丑陋的声音”而不愿与她交朋友。但这个女孩一直积极而快乐地寻找着每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有一天,她终于争取到了一个演出话剧的机会。日本著名的漫画家藤子不二雄恰好观看了这次演出,女孩特异的声音立刻吸引了他。此时他正为筹拍中的卡通片《机器猫》物色一名配音演员,而这位有着沙哑嗓音的女孩却让他如获至宝。女孩果然不负众望,她魅力无限的独特声音伴着卡通片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世界各地。
请依据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概括文段核心内容:乐观的女孩不放弃希望,用“丑陋的声音”征服了世界。从中可以得出立意:①只要不放弃希望,劣势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优势;②积极乐观对待困境、缺陷;③在困境中、在不利中寻找成功机会……选择一个观点,展开论述即可。该话题可用的材料非常之多,但要写出新意,还需考生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落俗套。【经典事例】
1.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2.海伦·凯勒的故事。
3.身残志坚,投身文学创作的张海迪。
【名人名言】
1.经过磨难的好事,会显得格外香甜。——莎士比亚
2.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张海迪
3.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的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斗争,在这个世界上,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咱们既活着做人,就只能迁就咱们所处的实际环境,凡事忍耐些。——泰戈尔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题目:有志者,事竟成
要求:(1)以议论为主;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有志者,事竟成”说的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已经是一个论点,写作时要紧扣题目。可以分析“志”能使“事”成的原因,或者引用无“志”情形进行反面论证;还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什么样的“志”能更有效地使事“成”——树立崇高的志向,树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志向,有志向要坚持付出努力。【经典事例】
1.张海迪、贝多芬、爱迪生、罗斯福等名人故事(这些例子可用于很多主题)。
2.有一天,巴斯德注视着桌上一瓶酸牛奶。凝神思索:酸奶的发酵,是由于化学变化呢,还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呢?当时还没有能解答这个问题。巴斯德立志研究酸乳发酵。他整天整日地,在一间闷热的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试验研究。脸上被油烟熏黑了,衣服也布满污垢。时而呆立不动,时而狂奔疾走。有人说:巴斯德得了精神病。不知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巴斯德终于成功了!他科学地证明了:酸牛奶的发酸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并且写成了著名的《乳酸发酵》一书。在微生物发酵和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且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他在讲到他成功的奥秘时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名人名言】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2.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东坡

简答题

1、在这段文字中,从哪几处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我”对父亲的感情?  

答 案:三处描写。一是“我”看见父亲翻越站台去买橘子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二是父亲买橘子回来,“我”赶紧去搀他。三是父亲的离去,其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我”的眼泪又来了。三处描写都突出了作者“我”对父亲爱子之情的体悟。文中对“我”对父亲的感情的描写不多,共三处,但却很好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爱子之情的体悟。

2、请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答 案:形成鲜明对比、加强反讽效果,塑造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