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3月27日

2025-03-27 11:43:56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3月2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苦恼》中,人与马的对比体现在()

  • A:人像“幽灵”,马像“蜜糖饼”
  • B:姚纳挨“脖儿拐”,马挨鞭子
  • C:姚纳死了儿子,马死了崽儿
  • D:没有人听姚纳诉说,马却听其诉说

答 案:D

解 析:《苦恼》讲述了刚刚失去爱子的马车夫姚纳希望找人倾诉丧子之痛而不得,最终只得将内心的痛苦告诉他的老马的故事。文章通过人与马的对比,反映出旧俄社会人情的自私、冷漠,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与冷酷。

2、“凌波不过横塘路”一句化用了谁的作品()

  • A:曹操
  • B:曹丕
  • C:曹植
  • D:王粲

答 案:C

解 析:“凌波不过横塘路”一句化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诗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主观题

1、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因何而起?

答 案: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因听到箫声。此段文字描写了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音调悲凉、幽怨,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案:结构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诗中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情感上:通过描绘海上升起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填空题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

答 案:非常羡慕

解 析: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全句为:“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译文: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

2、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位专家向一群酒鬼宣传酒的危害。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两个瓶子里分别注入酒精和蒸馏水,然后放入两只相同的虫子。几分钟后,酒精瓶中的虫子不再挣扎,而蒸馏水瓶子中的虫子依然活蹦乱跳。专家问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一个酒鬼抢答:“人只要喝酒,肚子里就不会长虫子!”
在生活中人经常会陷入误区。有时是因为愚昧,有时是因为执迷,有时则有可能是因为热爱……我们应怎样对待这样的问题呢?
请以“误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写作时应紧扣话题“误区”。可从“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误区”以及“误区产生的原因”入手,重点论述怎样认识误区,进而走出误区。注意文章立意正确,观点明确。可引用名人事例或者名言、俗语等作为论据,注意有理有据,语言流畅。【经典事例】
1.执念也会使人陷入误区。现今各种媒体报道大学生被传销组织“洗脑”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传销新人”到被官方解救时大多仍执迷不悟,死活不愿回家。他们多已接受中等乃至高等教育。有人说,缺乏社会经验或许是这些年轻人受骗上当的主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些人心中有所贪念,故而执着的以为“空手套白狼”也会发大财,富可敌国的美好前程“指日可待”,可惜不仅自己做了传销组织身陷囹圄的“奴工”而不自知,还连累了身旁一大片的亲人和朋友。
2.“名人效应”的误区。
【名人名言】
1.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西塞罗
2.谈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2、时间就是生命要求:鲁迅先生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请据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作文题目“时间就是生命”蕴含要珍惜时间之意。时间可以细分成很多种,例如工作时间,闲暇时间,生活时间等等。写作时,可以就对题目这一论点进行论证,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珍惜时间的作用,也可以谈如何珍爱时间,注意有理有据,条理分明。【经典事例】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十分珍惜时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午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圈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休息,而到午夜又起床工作。”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巴尔扎克的写作速度很快,每三天他的墨水瓶要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他创作出像《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90多部中长篇小说,成为一位多产作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名人名言】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有的。——鲁迅
3.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雨果
4.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
5.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简答题

1、这段文字是选取什么角度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答 案:选取“背影”为角度。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记叙了父亲送儿子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尤其以父亲送行时的背影为描写内容,侧重表现了真挚动人的父子深情。

2、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1)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这段文字突出描写的场面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案:(1)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面以及给作者幼时留下的难忘记忆。 (2)昔日“香市”热闹的景象,属于场面描写,这与下文所描写的今日“香市”的萧条、冷清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作品的主题。(3)表现了作者对昔日中国江南农村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生活的怀念,这也是作者不满于20世纪30年代动荡现实的一种情绪反映。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