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 17:19:49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3月1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传递过程,①~④表示物质。如果①在自我复制中出现差错,导致某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但产生的④没有发生改变,其原因可能是()
答 案:A
2、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 案:C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答 案:AC
2、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答 案:ABC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信息可知A、B、C均正确,NOV发挥作用后,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D错误。
主观题
1、下图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示意图。字母A~D表示化学物质,数字①、②表示过程。请回答问题:
(1)①所示过程以()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作为原料合成B,催化此过程的酶是()。
(2)②所示过程中,[C]()识别B的序列,按B携带的信息合成具有一定()序列的D。
答 案:(1)DNA(A);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2)转运RNA(tRNA);氨基酸
2、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果实颜色非常丰富。果实颜色取决于果皮和果肉颜色,研究人员对其遗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果皮黄色与果皮透明色的番茄杂交,F1自交,F2中果皮黄色番茄177株,透明色番茄62株,说明果皮颜色由()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性状的基因为显性。
(2)继续对果肉颜色的遗传进行研究。
①番茄成熟会经历绿熟期(没有着色)、转色期(顶部着色程度达到)和红熟期(完全着色),实验时应选择()期调查果肉颜色。
②已有研究表明:番茄果肉颜色与基因T/t和R/r相关(如图1所示),基因型TTRR的番茄果肉表型为()。基因型为TTrr的番茄胡萝卜素减少,但未合成番茄红素,造成果肉为黄色。
③叶绿素含量也会对果肉颜色造成影响,G基因控制高含量叶绿素,紫色番茄中叶绿素和番茄红素含量均较高。为研究G基因所在的位置,用果肉颜色为紫色的纯种番茄与②中的黄色番茄杂交,F1果肉为粉红色,F1自交,F2果肉粉红色:黄色:紫色:绿色=9:3:3:1,推测G位于T/t所在位置(如图2所示),且G对T为()(填“显性”或“隐性”)。若F₁与亲本黄色番茄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可以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
答 案:(1)一;果皮黄色 (2)①红熟②粉红色③隐性;果肉粉红色:果肉黄色=1:1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因此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
解 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离定律和显隐性的判断。果皮黄色与果皮透明色的番茄杂交(相对性状个体杂交),F1自交,F2中果皮黄色番茄177株,透明色番茄62株,即黄色:透明色=3:1,说明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果皮黄色性状的基因为显性。(2)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①应选择红熟期调查果肉颜色,此时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否则调查结果会出现变化。②由图示可知,基因R可使胡萝卜素(橙色)转变为番茄红素(粉红色),T基因不抑制R的表达,故基因型TTRR的番茄果肉表型为粉红色。③叶绿素含量也会对果肉颜色造成影响,G基因控制高含量叶绿素,紫色番茄中叶绿素和番茄红素含量均较高。为研究G基因所在位置,用果肉颜色为紫色的纯种番茄(GGRR)与②中的黄色番茄(TTrr)杂交,F1果肉为粉红色(TGRr),F1自交,F2果肉粉红色(T_R_):黄色(T_rr):紫色(ggR_):绿色(ggrr)=9:3:3:1,推测G位于T/t所在位置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G对T为隐性。若F1(TGRr)与亲本黄色番茄(TT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果肉粉红色:果肉黄色=1(TGRr、TTRr):1(TGrr、TTrr),该实验结果可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
填空题
1、某种猫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黄色(A)对黑色(a)为完全显性。黑色雌猫和黄色雄猫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雌猫均为黑黄相间,推测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答 案:(2)基因型XAXa的猫,胚胎发育早期的不同细胞中,X 染色体随机失活
2、耳聋是一种听觉障碍疾病,60%与遗传因素有关。请回答问题:
①该耳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据图1分析,耳聋基因是()性基因;Ⅱ-2为胎儿,其患病概率为()。
②I-2在孕早期进行遗传咨询,请选择合适选项完善图2所示的咨询流程(填字母)。
a胎儿b孕妇c.丈夫d可继续妊娠e可终止妊娠
甲();乙();丙()
(2)除遗传因素外,噪声也能引起耳蜗内毛细胞(无再生能力)损伤甚至凋亡进而诱发耳聋,这种耳聋称为“噪声性耳聋”。研究人员调查了两组人群中不同听力损伤程度的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①据表分析,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
②基于调查结果,请提出合理使用耳机的建议:()
答 案:(1)①隐 1/4 ②a e d (2)①听力损伤程度加重 ②低频次使用耳机 (或短时间使用耳机、耳机音量适中,合理即可)
简答题
1、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l+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l+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
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
答 案:(1)基因 (2)染色体 39 (3)胚胎死亡、焦虑、行动迟缓、不能繁殖、繁殖 力下降(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4)观点与理由相符(合理即可) 参考样例: 有害,理由是个体的性状是进化形成的适应性 特征,一旦变异,通常不适应当前的环境; 有利,理由是对种群而言,染色体融合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别染色 体融合方式可能使个体在新环境中获得生存和 繁殖的优势,利于种群的进化和发展
2、请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在生命起源之初,地球上可能存在一个RNA世界。在原始生命中,RNA既承担着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又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现有很多证据支持“RNA世界论”的观点。例如,RNA能自我复制,满足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要求;RNA既可作为核糖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作为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信息纽带;科学家在原生动物四膜虫等生物中发现了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后,又陆续发现在蛋白质合成过程和mRNA的加工过程中均有核酶参与。 蛋白质有更复杂的氨基酸序列,更多样的空间结构,催化特定的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而RNA在催化反应的多样性及效率上均不如蛋白质。所以,RNA的催化功能逐渐被蛋白质代替。 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所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逐渐被DNA代替。现今的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为遗传物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DNA不含碱基U。研究发现,碱基C容易自发脱氨基而转变为U,若DNA含碱基U,与DNA复制相关的“修复系统”就无法区分并切除突变而来的U,导致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准确性降低。 地球生命共同传承着几十亿年来原始RNA演绎的生命之树,生命演化之初的RNA世界已转变为当今由RNA、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生命世界。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 (2)RNA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的排列顺序中。 (3)在“RNA世界”以后的亿万年进化过程中,RNA作为()的功能分别被蛋白质和DNA代替。 (4)在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是:与RNA相比,DNA分子() a.结构简单b.碱基种类多c.结构相对稳定d.复制的准确性高 (5)有人认为“生命都是一家”。结合上文,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明理由:()
答 案:(1)RNA (2)碱基(核糖核苷酸) (3)酶和遗传物质 (4)cd (5)不认同;有的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有的生物以RNA作为遗传物质认同;所有生物均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