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4月29日

2025-04-29 17:18:59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4月2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根据遗传学原理,能快速获得纯合子的育种方法是()  

  • A:杂交育种
  • B:多倍体育种
  • C:单倍体育种
  • D:诱变育种

答 案:C

2、遗传咨询对预防遗传病有积极意义。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 B: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 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 D: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答 案:A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预防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因外伤而截肢不属于遗传病,故不需要遗传咨询:A符合题意;先天性聋哑和智力障碍均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C不符合题意;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不符合题意。

多选题

1、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 A:大肠杆菌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分泌蛋白质
  • B:植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
  • C:动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氨基酸
  • D:动物细胞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排出Cl-

答 案:ABD

2、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 A: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分裂能力
  • B:细胞呼吸相关酶的含量增加
  • C:细胞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增强
  • D:增加单位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

答 案:ABC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信息可知A、B、C均正确,NOV发挥作用后,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D错误。

主观题

1、科学家因发现T蛋白及其作用机制而获得202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问题: (1)T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种受体蛋白。辣椒素可与T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两者结合后,激活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引起Ca2+自细胞外顺浓度梯度内流,Ca2+的运输方式为(),此过程()(填“消耗”或“不消耗”)细胞内产生的ATP,经一系列生理活动使人在吃辣椒后产生火辣辣的感觉(痛觉)。 (2)科学家推测较高温度也能激活T蛋白并产生痛觉,为此构建,T蛋白失活的模型鼠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神经兴奋强度的相对值大于3才能产生痛觉。据图可知,温度高于()℃时,()鼠可能产生痛觉,从而证实上述推测。 (3)请从T蛋白的角度,推测有些人对辣味或热食耐受性更强的原因:()。  

答 案:(1)信息交流协助扩散不消耗 (2)43野生 (3)对辣味或热食耐受性更强的人可能是因为其T蛋白活性低(或T蛋白数量少)

2、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的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在红细胞中增殖,导致红细胞被破坏,患者表现为贫血、脾肿大、消化系统炎症、支气管炎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疟疾发病率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基因频率也较高。该突变基因引起血红蛋白β链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当血液中氧浓度低于正常值时,红细胞由两面凹的圆盘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容易破裂引起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当突变基因纯合时,会导致镰状细胞贫血,而杂合子则没有严重的临床症状。 为什么疟疾流行地区,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基因频率较高?1949年英国医生安东尼·艾利森推测杂合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疟疾,并调查了某热带地区290位儿童的疟疾发病率,结果如下表。 在另一项针对成年男性的实验中,30位参与者自愿让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咬,结果发现,15位无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的正常男性中,有14位患疟疾,15位携带突变基因的正常男性中,仅有2位患疟疾。 上述事实或许可以解释:尽管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频率会因贫血患者的死亡而逐渐下降,但在疟疾高发地区仍有较高的频率。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或缺失,诱发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因素。 (2)概括上文中“某热带地区儿童疟疾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3)疟疾流行区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频率高,请从进化的角度阐明原因:()。 (4)以上实例说明,基因突变是有害还是有利,与()有关。  

答 案:(1)替换;生物 (2)杂合子患疟疾的比例远低于无基因突变的纯合子 (3)杂合子不容易患疟疾,在疟疾高发地区,杂合子的生存机会比无基因突变的纯合子大,因而有更多的机会将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传给后代 (4)环境  

填空题

1、金冠苹果和富士苹果是我国主要的苹果品种。研究人员以此为材料,测定常温贮藏期间苹果的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在贮藏过程中,苹果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分解糖类等有机物,产生()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储存在()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 (2)结果显示,金冠苹果在第()天呼吸速率达到最大值,表明此时有机物分解速率()。据图分析,富士苹果比金冠苹果更耐贮藏,依据是() (3)低温可延长苹果的贮藏时间,主要是通过降低()抑制细胞呼吸。要探究不同温度对苹果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思路是()

答 案:(1)CO2  ATP (2)28  最大 富士苹果呼吸速率持续较低,且呼吸速率达到最大的时间比金冠苹果显著延后 (3)酶的活性  设置一系列温度,其他条件相同 且适宜,分别测定苹果的呼吸速率

2、P酶在陆生植物合成木质素和黄酮类等代谢产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催化苯丙氨酸脱氨基。最新研究发现了能同时催化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脱氨基的PA酶。 (1)P酶与PA酶均为蛋白质。二者在细胞的()(填细胞器名称)中,以氨基酸为原料经()反应合成。 (2)研究人员对比不同类群植物的两种酶,发现二者均具有与脱氨基功能密切相关的“丙氨酸一丝氨酸一甘氨酸”序列,还发现8个位点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①不同种类氨基酸的差异在于其()不同。 ②P酶与PA酶的第121与123位点氨基酸差异较为稳定。将P酶121和123位点的氨基酸与PA酶相应位点的氨基酸互换,模拟酶与酪氨酸的结合情况,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说明,这两个位点的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两种酶的()不同,进而催化的反应物不同。这在分子水平上体现了()是相适应的。 (3)与只含P酶的植物相比,含PA酶的禾本科植物能同时利用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参与合成木质素和黄酮类等代谢产物,增强了禾本科植物()环境的能力,使其分布更广。

答 案:(1)核糖体  脱水缩合 (2)①R  基  ②结构  结构与功能 (3)适应

简答题

1、请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在生命起源之初,地球上可能存在一个RNA世界。在原始生命中,RNA既承担着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又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现有很多证据支持“RNA世界论”的观点。例如,RNA能自我复制,满足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要求;RNA既可作为核糖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作为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信息纽带;科学家在原生动物四膜虫等生物中发现了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后,又陆续发现在蛋白质合成过程和mRNA的加工过程中均有核酶参与。 蛋白质有更复杂的氨基酸序列,更多样的空间结构,催化特定的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而RNA在催化反应的多样性及效率上均不如蛋白质。所以,RNA的催化功能逐渐被蛋白质代替。 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所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逐渐被DNA代替。现今的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为遗传物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DNA不含碱基U。研究发现,碱基C容易自发脱氨基而转变为U,若DNA含碱基U,与DNA复制相关的“修复系统”就无法区分并切除突变而来的U,导致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准确性降低。 地球生命共同传承着几十亿年来原始RNA演绎的生命之树,生命演化之初的RNA世界已转变为当今由RNA、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生命世界。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 (2)RNA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的排列顺序中。 (3)在“RNA世界”以后的亿万年进化过程中,RNA作为()的功能分别被蛋白质和DNA代替。 (4)在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是:与RNA相比,DNA分子() a.结构简单b.碱基种类多c.结构相对稳定d.复制的准确性高 (5)有人认为“生命都是一家”。结合上文,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明理由:()

答 案:(1)RNA (2)碱基(核糖核苷酸) (3)酶和遗传物质 (4)cd (5)不认同;有的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有的生物以RNA作为遗传物质认同;所有生物均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

2、学习下列材料,回答(1)~(3)题。 mRNA技术带来新一轮疗法革命 蛋白替代疗法一般用于治疗与特定蛋白质功能丧失相关的单基因疾病。由于酶缺失或缺陷引起的疾病可以用外源供应的酶进行治疗。例如,分别使用凝血因子VⅢ、凝血因子IX治疗A型、B型血友病。然而,一些蛋白质的体外合成非常困难,限制了这种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mRNA技术的疗法,是将体外获得的mRNA递送到人体的特定细胞中,让其合成原本缺乏的蛋白质,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把mRNA从细胞外递送进细胞内,需借助递送系统。递送系统能保护mRNA分子,使其在血液中不被降解。纳米脂质体是目前已实现临床应用的递送系统,可以保证mRNA顺利接触靶细胞,再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研发mRNA药物遇到一个难题:外源mRNA进入细胞后会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出现严重的炎症。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成功对mRNA进行化学修饰,将组成mRNA的尿苷替换为假尿苷(如图甲所示),修饰过的mRNA进入细胞后能有效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大大降低了炎症反应,蛋白合成量显著增加。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论上,蛋白质均能以mRNA为模板合成。因此有人认为mRNA是解锁各类疾病的“万能钥匙”,可以探索利用mRNA技术治疗蛋白质异常的疾病,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1)推测用于递送mRNA的纳米脂质体中的“脂质”主要指() (2)尿苷由一分子尿嘧啶和一分子核糖组成,一分子尿苷再与一分子()组合,构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将mRNA的尿苷替换为假尿苷,其碱基排列顺序()(填“改变”或“未改变”)。mRNA进入细胞质后,会指导合成具有一定()顺序的蛋白质。 (3)文中提到,mRNA是解锁各类疾病的“万能钥匙”。图乙为用mRNA技术治疗疾病的思路,请补充I、Ⅱ处相应的内容。I.();Ⅱ().

答 案:(1)磷脂 (2)磷酸  未改变  氨基酸 (3)基因  mRNA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