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4月14日

2025-04-14 17:13:37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4月1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1928年,格里菲思将R型肺炎链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R型菌无毒而S型菌有毒,可能与S型菌英膜的功能有关
  • B:R型菌的DNA能够进入S型菌使其重新合成了蛋白质等物质
  • C:高温加热能够破坏S型菌的蛋白质,但DNA的活性未受到影响
  • D:从死亡的小鼠体内能够分离出R型和S型两种肺炎链球菌

答 案:B

2、科学家对南美洲某岛屿上的地雀进行连续多年观察,在研究期间,该岛遭遇过多次严重干旱。干旱使岛上的浆果减少,地雀只能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干旱发生前后,地雀种群喙平均深度有较大变化(如图所示),但是每只地雀在经历干旱时,喙的深度并未发生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地雀种群中喙的深度存在个体差异
  • B:干旱导致地雀喙的深度发生定向变异
  • C:干旱年份喙大而厚的地雀能获得更多食物
  • D:结果证明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而非个体

答 案:B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选择学说。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干旱作为一种环境条件,对地雀喙的深度产生定向选择,B错误;根据题干,干旱时地雀只能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喙大而厚适宜取食这种食物,C正确;根据题干,每只地雀在经历干旱时,喙深度未改变,而是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发生了改变,D正确。

多选题

1、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 A: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分裂能力
  • B:细胞呼吸相关酶的含量增加
  • C:细胞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增强
  • D:增加单位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

答 案:ABC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信息可知A、B、C均正确,NOV发挥作用后,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D错误。

2、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 A:大肠杆菌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分泌蛋白质
  • B:植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
  • C:动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氨基酸
  • D:动物细胞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排出Cl-

答 案:ABD

主观题

1、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为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科研人员将耐盐植物滨藜和不耐盐植物柑橘分别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计算生长率,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1)据图1分析,与植物A相比,植物B耐盐范围(),可推知植物B是滨藜。 (2)植物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外高浓度的Na+通过图2中的通道蛋白以()的方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质中Na+浓度升高。 (3)随着外界NaCl浓度的升高,植物A逐渐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外界NaCl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中Na+和Cl-的浓度进一步升高,蛋白质逐渐变性,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因此在高盐环境中植物A生长率低。 (4)据图2分析,植物B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使Na+进入();同时激活(),将Na+排出细胞,从而使细胞质中Na+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缓解蛋白质变性。  

答 案:(1)更广(2)协助扩散 (3)大于;减弱 (4)液泡;(细胞膜上的)S蛋白  

2、脱氧胞苷由脱氧核糖和胞嘧啶组成,阿拉伯糖取代其中的脱氧核糖形成阿糖胞苷。阿糖胞苷与脱氧胞苷结构高度相似,可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请回答问题: (1)脱氧胞苷结合一分子磷酸形成(),可作为DNA分子复制的原料。 (2)DNA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期,在相关酶的催化下,按照()原则合成子代DNA。 (3)骨髓造血干细胞正常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感染。急性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癌变,()增殖产生异常白细胞而引起的。结合DNA分子的复制推测,阿糖胞苷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机理可能是()。 (4)科研人员对阿糖胞苷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记录,结果如下表。 表中数据显示,高剂量组3年内无复发生存率及对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均()低剂量组。同时,高剂量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更明显,其具体表现有()。 (5)长期使用阿糖胞苷会使患者对其产生耐药性。为优化阿糖胞苷的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可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包括()。  

答 案:(1)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2)间碱基互补配对 (3)造血干细胞无法完成DNA复制 (4)高于肺部感染和真菌感染率比低剂量组高 (5)设计阿糖胞苷新的衍生物与之交替使用,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探究耐药性原因的分子机制(合理即可)

填空题

1、图1为细胞合成与分泌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控制该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4]()中。 (2)图1中,淀粉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2]()运输到[1]()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3]()提供能量。 (3)图2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的[5](),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填图中序号)。

答 案:(1)蛋白质 细胞核 (2)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3)糖蛋白  6

2、带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富含优质蛋白,随意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利用木瓜蛋白酶处理,可以变废为宝。请回答问题: (1)木瓜蛋白酶可将下脚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但不能进一步将多肽分解为氨基酸,说明酶具有()性。 (2)为确定木瓜蛋白酶的最适用量和最适pH,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应为()%,pH应为(),偏酸、偏碱使酶解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3)若要探究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实验的基本思路是()

答 案:(1)专一 (2)0.020  6.5  酶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降低 (3)设置不同温度的处理,分别测定木瓜蛋白酶对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

简答题

1、学习下列材料,请回答(1)~(4)题。 基于细菌构建拟真核细胞 人工构建细胞的传统手段是将纯化后的酶、基因等加入囊泡或微滴。筛选得到的人工细胞具有基因表达、酶催化等功能,但结构较简单,且功能单一。科研人员打破传统手段,以原核细胞为基础材料构建出拟真核细胞,其构建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构建原细胞。将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置于空液滴中,大肠杆菌会自发地进入液滴内部,铜绿假单胞菌在液滴表面。利用酶将两种细菌裂解后,铜绿假单胞菌的质膜留在液滴表面,液滴内部有主要来自大肠杆菌和部分来自假单胞菌的蛋白质、核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基本的酶催化、糖酵解和基因表达功能。由此构建出一个由质膜包裹的、内含细胞质活性成分的原细胞。 第二步:构建拟真核细胞。在原细胞中加入组蛋白等大分子,在其内部得到DNA/组蛋白体,构建一个拟细胞核结构。随后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再加入肌动蛋白单体构建拟细胞骨架的结构,大大增强了细胞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代谢物质逐渐积累,球状原细胞在48小时后呈现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形状,且保持了细胞结构的复杂性,质膜也不断修复。最终获得了一个结构和功能复杂的拟真核细胞。 (1)从文中信息可知,原细胞的质膜来源于(),质膜可将其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从而保证了内部环境的() (2)推测文中“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这一过程相当于在原细胞 中植入了()(填细胞器名称),()了原细胞已有的功能。 (3)与真核细胞相比,拟真核细胞还未具有()等结构。 (4)从细胞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分析,这一研究可以为()提供证据。  

答 案:(1)铜绿假单胞菌  相对稳定 (2)线粒体 增 强 (3)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答出一项 即可) (4)真核细胞起源于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

2、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l+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l+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 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

答 案:(1)基因 (2)染色体  39 (3)胚胎死亡、焦虑、行动迟缓、不能繁殖、繁殖 力下降(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4)观点与理由相符(合理即可) 参考样例: 有害,理由是个体的性状是进化形成的适应性 特征,一旦变异,通常不适应当前的环境; 有利,理由是对种群而言,染色体融合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别染色 体融合方式可能使个体在新环境中获得生存和 繁殖的优势,利于种群的进化和发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