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05日

2025-05-05 14:18:57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0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按照范围大小,总结可以分为年度总结、季度总结和月份总结。()

答 案:错

解 析:除了年度总结、季度总结和月份总结外,在时间范围上,还存在周总结、日总结等,所以仅按照年度、季度、月份来按范围大小总结并不全面。

2、“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宁可]‘零落成泥碾作尘’,也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中加[]关联词语用法正确。()  

答 案:对

解 析:宁可:意思是在汉语中表示在权衡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择其中的一面

单选题

1、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 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浑身索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
  • B:华夏与戎狄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 C: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 D: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答 案:B

解 析:A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仍是“农业统一天下”。C华夏与戎狄分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变迁。D不是“改造自然环境”,应是“适应环境”

2、下列各句括号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驻村工作队(妙手回春),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
  • B:袁降平院士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的科学事业,他的(丰功伟绩)感动了每个中国人。
  • C: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有的同学却对视力保护的重要性(不以为然)。
  • D:贺娇龙通过网络平台推动了昭苏县旅游业发展,成为老人、小孩(妇孺皆知)的网红

答 案:B

解 析:A.妙手回春: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用来形容驻村工作队,使用对象错误;  B.丰功伟绩: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用来形容袁降平院士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正确;  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注意和“不以为意”区别。此处指有的同学对视力保护的重要性不重视,可用“不以为意”;  D.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与“小孩”重复;  故选B。

多选题

1、下列默写,全部正确的两项是()  

  •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B: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D:宁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答 案:AC

解 析:B项,“螯”应该是 “螯”,“蟮”应该是 “鳝”; D项,“客”应该是“溘”。

2、关于唐代诗歌及诗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
  • B:王维和孟浩然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家
  • C:杜甫的诗因为反映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
  •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名句

答 案:ACD

解 析:王维和诗人孟浩然是唐代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并称王孟。B错误,ACD正确。

主观题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 案:(1)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重要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2)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3)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2、翻译下列句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答 案: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填空题

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 案:受一授

2、少无适俗韵,()。

答 案:性本爱丘山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