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15:51:33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5月0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总结的内容应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重点是成绩和经验部分。总结材料要真实,观点材料要统一。
答 案:对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
答 案:对
单选题
1、“其”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答 案:C
解 析:A.代词,他的;B.代词,他;C.指示代词,其中;D.代词,他。
2、语段中画横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答 案:C
解 析:“对称”的“称”应读“chèn”。
填空题
1、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 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爱而不见,()。(《诗经·静女》)
答 案:搔首踟蹰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 案:【优秀范文】 陶罂 墨子在游学鲁地时招收了一个绝顶聪明的门生耕柱子。据说此人心灵手巧,灵巧到什么程度呢?他能将不起眼的东西制作成有意思的物件,用他自己的话说,融多物为一物。 墨子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用芦苇叶做乐器,只见那乐器层层包裹,吹口处尤为精致,貌似是一个不完整的埙,整体酷似一只纺锤。墨子请他吹上一曲,于是“纺锤”的圆孔处传出别致的声音,一种介于浑厚与清脆之间的声音,流淌着夏季的活力。墨子对他大为赞赏,认为他“多知”,于是表达了收他为门生的意向。耕柱子双眼也斜,要求墨子露两手绝活,他给出的理由是“学高为师”。也是嘛,师傅水平不高,怎么带得起学生哩!只见墨子微微一笑,随手撅下半根芦苇,撕剥下横生的芦苇叶,找到一片沙地在上面画了两座城池,接着给耕柱子推演起了攻城与守城的策略,眼花缭乱的招数融阴谋诡计于一炉,令耕柱子佩服不已。耕柱子倒身便拜,直言师尊在上,耕柱子有眼不识泰山。于是耕柱子简单地收拾一番,跟随墨子过上了游学的生活。到了墨子府第,耕柱子才明白他的老师来头极大,因为他的老师正是天下显学“墨学”的开创者,而墨学的核心之一就是“融”,所谓“兼爱”也。 墨子给门生讲授守城器械“陶罂”的制作技巧。这一器械是墨子众多作品中的得意之作。那是一种陶制的容器,类似水缸,制作者在上面蒙上皮革,将其放入井中,用来听挖地道的声音,以防止敌人挖地道偷袭。墨子侃侃而谈,耕柱子在听到一半时便心飞天际,因为在墨子的门生中耕柱子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是数一数二的,老师墨子时常在门生面前夸赞他。墨子讲完后,开始向门生们提问,只听他问道:“何以强罂(如何强化陶罂的效果)?”门生们一个个抓耳挠腮,墨子突然喊到了耕柱子,此时耕柱子正神游天际呢,自然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墨子当众变了脸色,狠狠地批评了耕柱子,骂得他即刻想找一条地缝钻进去。 第二天,耕柱子私下找到老师,抱怨说:“老师,我觉得您批评我有点过了头了,难道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您讲的那个‘陶罂’,我能制作得跟您一样好,我觉得再无添加材料强化的必要了。”墨子目光如炬,注视着耕柱子讲道:“你错了,你不应该只将注意力放在陶罂上,你可以融合外物以扩大陶罂的效果。学问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的学识就像一个圆圈,圆圈越大,包容的东西越多,然后你就会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我再问问你,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是要鞭策马还是要鞭策牛呢?”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策好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策好马呢?”耕柱子说:“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我鞭策的,我想让你不断扩大自己的圆圈,所以才对你感到生气。”听完老师的话,耕柱子幡然醒悟,从此把“融”这一独门绝技做得越来越精深。 正所谓共存相生,百味纷呈,天下学问起于融,也辉煌于融。
2、2020年5月30日,李丰代表启智中学图书馆接收了爱心书社捐赠的“中学生必读丛书”200套,共计2000本。请你以经手人李丰的名义,为爱心书社出具一份收条。(200字以内)
答 案:
简答题
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奉献他人的美好情怀。 材料:关爱、报效、知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报君黄金台上意、吃水不忘挖井人 心念父母、马革裹尸、羊羔跪乳、善待老人、投笔从戎、乌鸟私情
答 案:投笔从戎,马革裹尸,报君黄金台上意,这是报效祖国的美好情怀。 心念父母,善待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关爱老人的美好情怀。 乌鸟私情,羊羔跪乳,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知恩图报的美好情怀。
2、小说以“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着,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案:①这一句,刻画出夜幕降临时老木和阿黄的黯然神情,透露出老木对乡村荒凉的无奈之情;②象征着乡村的未来命运,暗含作者内心的担忧;③余味悠长,令人回味,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