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17:15:13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3月12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18O标记的葡萄糖培养酵母菌,最终不会出现18O的物质是()
答 案:B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故葡萄糖中的氧可以转移到丙酮酸,D不符合题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故葡萄糖中的氧可以转移到丙酮酸,后转移到CO2中,A不符合题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水中的氧完全来自氧气,B符合题意;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氧原子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进入丙酮酸,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酒精和二氧化碳中,因此18O标记的葡萄糖培养酵母菌,酒精中可以含有180,C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柳穿鱼的花有两侧对称和辐射对称两种类型。两种柳穿鱼杂交,子一代均为两侧对称。子一代自交,得到两侧对称植株34株,辐射对称植株5株。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柳穿鱼的Lcyc基因序列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两侧对称花植株的Lcyc基因表达而辐射对称花植株不表达,二者的甲基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答 案:C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表观遗传的机制。题干说两种柳穿鱼的Lcyc基因序列相同,可知所含遗传信息相同,A错误;所得F2植株数较少,且性状比不是3:1,不符合分离定律,B错误;据图可知,辐射对称全甲基化和半甲基化位点均较多,C正确;据图可知,辐射对称的甲基化程度相对较高,题干说两侧对称花植株的Lcye基因表达而辐射对称花植株不表达,可推测甲基化程度与Lcye基因的表达程度呈负相关,D错误。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答 案:AC
2、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答 案:ABC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信息可知A、B、C均正确,NOV发挥作用后,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D错误。
主观题
1、下图中的A表示某雄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分别是①()、②()、③()。
(2)C细胞的名称是(),它含有同源染色体()对。
(3)在上面方框中绘出D→F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的简图,请注意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答 案:(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I;减数分裂Ⅱ (2)次级精母细胞;0
(3)如图所示。
2、梅雨季节,普通水稻遭遇低光环境的胁迫会严重减产,但超级稻所受影响小。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能量,在将()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这些能量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2)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光强处理30天后水稻的相关指标,并利用()观察超级稻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超级稻适应低光胁迫的变化包括()。
(3)R酶位于叶绿体(),催化暗反应中CO2的固定,是影响暗反应速率的限速酶。R酶的活性可用羧化效率相对值与R酶含量之比表示。不同光强下,R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与全光照条件时相比,25%的低光胁迫条件下,超级稻R酶活性()。
(4)请结合光合作用过程,阐释超级稻适应低光胁迫的机制:()。
答 案:(1)捕获/吸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 (2)电子显微镜;叶绿素含量上升、基粒厚度和基粒片层增多 (3)基质;增强 (4)一方面,叶绿素含量、基粒厚度和基粒片层数量均明显增加,可减缓光反应速率的下降,提高低光胁迫下的光反应速率,光反应阶段可为暗反应阶段提供更多的能量;另一方面,R酶活性明显增加,可促进CO2的固定,减缓暗反应速率的下降
填空题
1、近年来,对番茄果色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研究者以某纯系红果番茄和绿果番茄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F2中出现不同相对性状的现象叫作()。统计F2中红果、棕果、黄果、绿果的数量,比例接近9:3:3:1,推测本实验所研究的果色性状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定律。
(2)若要验证上述推测,可将F1与绿果番茄杂交,此杂交方式称为(),预期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在F2的红果番茄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应为()
答 案:(1)性状分离 两 自由组合 (2)测交 红果:棕果:黄果:绿果=1:1: 1:1 8/9
2、下图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示意图。字母A~D表示化学物质,数字①、②表示过程。
(1)①所示过程以()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作为原料合成B,催化此过程的酶是()
(2)②所示过程中,[C]()识别B的序列,按B携带的信息合成具有一定()序列的D。
答 案:(1)DNA 核糖核苷酸 RNA 聚合酶 (2)转运RNA(tRNA) 氨基酸
简答题
1、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当iPSC"遇到"CRISPR/Cas9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当今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科学家分别于2012年和2020年获得诺贝尔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iPSC“遇到”CRISPR/Cas9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呢? 1958年,科学家利用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培养出胡萝卜植株,此项工作完美地诠释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依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然而,对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而言,类似过程却不那么容易。 2006年,科学家将细胞干性基因转入小鼠体细胞,诱导其成为多能干细胞,即iPSC。该技术突破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难以实现重新分裂、分化的瓶颈,为进一步定向诱导奠定了基础,也为那些依赖于胚胎干细胞而进行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这种技术需通过病毒介导,且转入的细胞干性基因可能使iPS细胞癌变。 直到2012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源自细菌的CRISPR/Cas9系统可作为基因编辑的工具,能对基因进行定向改造。例如,研究者将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小鼠的体细胞诱导成iPS细胞,再利用CRISPR/Cas9对该细胞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矫正,并诱导该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然后再移植到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发现该小鼠能够正常表达β-珠蛋白。 两大技术的“联手”,将在疾病治疗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由于细胞干性基因的转入,使体细胞恢复了()的能力,成为iPS细胞,进而可以定向诱导成多种体细胞。诱导成的多种体细胞具有()(填“相同”或“不同”)的遗传信息。 (2)iPS细胞诱导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过程中,β-珠蛋白基因可以通过()和()过程形成β-珠蛋白。 (3)结合文中信息,概述iPSC和CRISPR/Cas9技术“联手”用于疾病治疗的优势:()
答 案:(1)分裂、分化 相同 (2)转录 翻译 (3)CRISPR/Cas9技术可解决利用iPSC治疗过程中致病基因需要矫正的问题;CRISPR/Cas9技术可解决利用iPSC 治疗过程中的细胞癌变问题;iPSC使CRISPR/Cas9技术在疾病 的治疗方面应用范围更广
2、学习下列材料,请回答(1)~(4)题。
基于细菌构建拟真核细胞
人工构建细胞的传统手段是将纯化后的酶、基因等加入囊泡或微滴。筛选得到的人工细胞具有基因表达、酶催化等功能,但结构较简单,且功能单一。科研人员打破传统手段,以原核细胞为基础材料构建出拟真核细胞,其构建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构建原细胞。将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置于空液滴中,大肠杆菌会自发地进入液滴内部,铜绿假单胞菌在液滴表面。利用酶将两种细菌裂解后,铜绿假单胞菌的质膜留在液滴表面,液滴内部有主要来自大肠杆菌和部分来自假单胞菌的蛋白质、核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基本的酶催化、糖酵解和基因表达功能。由此构建出一个由质膜包裹的、内含细胞质活性成分的原细胞。
第二步:构建拟真核细胞。在原细胞中加入组蛋白等大分子,在其内部得到DNA/组蛋白体,构建一个拟细胞核结构。随后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再加入肌动蛋白单体构建拟细胞骨架的结构,大大增强了细胞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代谢物质逐渐积累,球状原细胞在48小时后呈现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形状,且保持了细胞结构的复杂性,质膜也不断修复。最终获得了一个结构和功能复杂的拟真核细胞。
(1)从文中信息可知,原细胞的质膜来源于(),质膜可将其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从而保证了内部环境的()
(2)推测文中“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这一过程相当于在原细胞
中植入了()(填细胞器名称),()了原细胞已有的功能。
(3)与真核细胞相比,拟真核细胞还未具有()等结构。
(4)从细胞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分析,这一研究可以为()提供证据。
答 案:(1)铜绿假单胞菌 相对稳定 (2)线粒体 增 强 (3)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答出一项 即可) (4)真核细胞起源于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