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3月28日

2025-03-28 17:33:39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3月2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在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降低室内CO2的浓度
  • B: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
  • C: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答 案:A

2、在翻译过程中,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密码子位于()  

  • A:基因上
  • B:DNA上
  • C:tRNA上
  • D:mRNA上

答 案:D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 A:雄性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加倍
  • B: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几乎增加一倍
  • C:雌性秀丽隐杆线虫每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减半

答 案:AC

2、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 A: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分裂能力
  • B:细胞呼吸相关酶的含量增加
  • C:细胞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增强
  • D:增加单位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

答 案:ABC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信息可知A、B、C均正确,NOV发挥作用后,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D错误。

主观题

1、为选育光反应效率高、抗逆性强的甜瓜品种,科研人员用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叶色为()(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 (2)实验二为()实验,可检测实验一产生子代个体的()。 (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定律,如果用G、g代表控制叶色的基因,则实验一的亲本中,正常叶色甜瓜的基因型为()。  

答 案:(1)显性;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部为正常叶色(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正常叶色) (2)测交;基因组成(配子类型及比例) (3)分离;GG  

2、桉树叶中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杀虫、抗菌等作用,但其挥发油能够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研究人员以蚕豆为材料,探究桉叶挥发油是否通过干扰其他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而发挥抑制作用。 (1)将不同体积的桉叶挥发油均匀涂抹在蚕豆种子培养瓶的瓶盖上,72小时后,测定根长,结果如图1所示,分析可知,桉叶挥发油显著抑制蚕豆根生长,判断依据是()。 (2)为寻找桉叶挥发油抑制蚕豆根生长的原因,研究人员取每组蚕豆根尖分生区,进行解离、()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情况,其中,处于()期的细胞数目最多,该时期细胞主要进行()。 (3)研究者观察到实验组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断裂、染色体桥等情况,显微照片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桉叶挥发油能干扰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2中C显示影响的是有丝分裂的()期。 (4)研究发现,桉叶挥发油还可通过破坏()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被正常牵引,使分裂被阻滞,从而抑制蚕豆根的生长。  

答 案:(1)实验组根长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桉叶挥发油体积的增加,蚕豆根长逐渐变短 (2)漂洗、染色;间;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后 (4)纺锤丝

填空题

1、细胞可以分泌物质,也可以分泌囊泡。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囊泡,大小一般为30~100nm,其结构如下图。它可在细胞间往来穿梭进行信息传递。 请回答问题: (1)细胞内的囊泡以()方式被分泌到细胞外成为外泌体。 (2)外泌体膜和细胞膜的结构均以()作为基本支架。 (3)外泌体可通过其膜上的()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也可以利用膜的()性与靶细胞膜融合,将其携带的microRNA等物质释放到靶细胞内。 (4)microRNA与靶细胞内相应基因转录形成的()结合,使转录产物无法发挥作用,影响基因的(),进而调控靶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 案:(1)胞吐 (2)磷脂双分子层 (3)蛋白质  流动 (4)mRNA    表达

2、B型血友病是编码凝血因子9的F9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遗传病。我国科学家构建了B型血友病模型鼠,并尝试对模型鼠进行基因治疗,以探索治疗该病的新途径。 请回答问题: (1)图1表示该病的发病机理。其中①过程所需要的酶是(),②过程称为(),③过程表示F9基因发生碱基的()而引起碱基序列的改变,④代表的碱基序列为() (2)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B型血友病模型鼠的突变基因进行定点“修改”,并测定凝血时间,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小鼠的凝血能力(),依据是()

答 案:(1)RNA 聚合酶  翻译  替换  GAC (2)部分恢复  与血友病模型鼠相比,基因治疗模型鼠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但略长于健康鼠的凝血时间

简答题

1、学习下列材料,请回答(1)~(4)题。 基于细菌构建拟真核细胞 人工构建细胞的传统手段是将纯化后的酶、基因等加入囊泡或微滴。筛选得到的人工细胞具有基因表达、酶催化等功能,但结构较简单,且功能单一。科研人员打破传统手段,以原核细胞为基础材料构建出拟真核细胞,其构建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构建原细胞。将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置于空液滴中,大肠杆菌会自发地进入液滴内部,铜绿假单胞菌在液滴表面。利用酶将两种细菌裂解后,铜绿假单胞菌的质膜留在液滴表面,液滴内部有主要来自大肠杆菌和部分来自假单胞菌的蛋白质、核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基本的酶催化、糖酵解和基因表达功能。由此构建出一个由质膜包裹的、内含细胞质活性成分的原细胞。 第二步:构建拟真核细胞。在原细胞中加入组蛋白等大分子,在其内部得到DNA/组蛋白体,构建一个拟细胞核结构。随后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再加入肌动蛋白单体构建拟细胞骨架的结构,大大增强了细胞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代谢物质逐渐积累,球状原细胞在48小时后呈现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形状,且保持了细胞结构的复杂性,质膜也不断修复。最终获得了一个结构和功能复杂的拟真核细胞。 (1)从文中信息可知,原细胞的质膜来源于(),质膜可将其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从而保证了内部环境的() (2)推测文中“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这一过程相当于在原细胞 中植入了()(填细胞器名称),()了原细胞已有的功能。 (3)与真核细胞相比,拟真核细胞还未具有()等结构。 (4)从细胞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分析,这一研究可以为()提供证据。  

答 案:(1)铜绿假单胞菌  相对稳定 (2)线粒体 增 强 (3)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答出一项 即可) (4)真核细胞起源于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

2、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l+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l+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 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

答 案:(1)基因 (2)染色体  39 (3)胚胎死亡、焦虑、行动迟缓、不能繁殖、繁殖 力下降(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4)观点与理由相符(合理即可) 参考样例: 有害,理由是个体的性状是进化形成的适应性 特征,一旦变异,通常不适应当前的环境; 有利,理由是对种群而言,染色体融合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别染色 体融合方式可能使个体在新环境中获得生存和 繁殖的优势,利于种群的进化和发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