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4月28日

2025-04-28 17:19:49 来源:人人学历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4月2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科学家将拟南芥和水稻种子送至天宫二号,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的变异进行育种,这些变异()  

  • A:是定向的
  • B:对人类都有益
  • C: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
  • D: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 案:C

2、研究发现,联会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之间联会复合体的组装。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后会出现交叉结。ZEP1是联会复合体的重要组成蛋白,在水稻ZEPI突变体中同源染色体能正常配对,而联会复合体的组装却严重异常,显微镜下观察到1对同源染色体出现7个交叉结(图中箭头所指),显著多于野生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交换会引起相应基因发生重组
  • B:联会降低了交换发生的频率
  • C:联会和配对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 D:联会是交换发生的必要前提

答 案:D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都会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联会复合体组装异常导致同源染色体的交叉结显著多于野生型,由此可知,正常联会时交换发生频率会较低,B正确;题干中指出“在水稻ZEP1突变体中,同源染色体能正常配对,而联会复合体的组装却严重异常”,进而推知联会和配对是相对独立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

多选题

1、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 A:大肠杆菌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分泌蛋白质
  • B:植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
  • C:动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氨基酸
  • D:动物细胞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排出Cl-

答 案:ABD

2、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 A:雄性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加倍
  • B: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几乎增加一倍
  • C:雌性秀丽隐杆线虫每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减半

答 案:AC

主观题

1、细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严重的人类疾病,与CFTR基因有密切关系。图1为CF的一个家系图,图2为CF致病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据图1判断,CF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染色体上的()性遗传。 (2)据图2分析,过程①称为(),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情况()(填“相同”或“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 (3)综上分析,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  

答 案:(1)常 隐 (2)转录 不同 空间 (3)(CFT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 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特点。由题图分析可知,由正常双亲生出了患病的女儿,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依据图2分析,过程①的产物是mRNA,可知该过程为转录。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 AUC,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U,显然两种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自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 (3)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能力。综上分析,细胞囊性纤维化的直接原因是CFTR蛋白结构异常,由于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故此异常的蛋白质是由于基因结构异常所致,据此可以说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CFT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2、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请回答问题: (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期,该时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 (3)图中的A细胞处于分裂的()期;B细胞处于分裂的()期。  

答 案:(1)分生 (2)间;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前;中  

填空题

1、谷子去壳晾干后可制成小米,晋谷21米质优良,但茎秆细长易倒伏。为改良该品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有机试剂EMS可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用其处理晋谷21诱发()后,筛选获得矮秆植株。 (2)将矮秆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获得F1群体的株高均与野生型相似。F1自交得到的F2群体中矮秆占 ,由此推测矮秆属于()性状,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3)对比野生型与矮秆植株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结果如图1,矮秆植株基因序列中碱基对()(填“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过程提前终止,形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减少。 (4)显微观察成熟期的野生型及矮秆植株主茎节间细胞纵切,统计细胞平均长度,结果如图2。从细胞水平解释,晋谷21矮化的原因是()

答 案:(1)基因突变 (2)隐性  分离 (3)缺失 翻译 (4)主茎节间细胞长度变短  

2、为研究腐殖酸肥料对干旱环境下燕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中的自变量有(),对照组与实验组不同的处理是()。 (2)燕麦的光合速率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而(),推测原因是干旱条件下气孔开放程度减小,影响了()的供应,导致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下降。 (3)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喷施腐殖酸可()干旱对燕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答 案:(1)是否喷施腐殖酸、光照强度、土壤相对含水量  喷施等量清水 (2)降低  CO2  暗 (3)缓解

简答题

1、学习下列材料,请回答(1)~(4)题。 基于细菌构建拟真核细胞 人工构建细胞的传统手段是将纯化后的酶、基因等加入囊泡或微滴。筛选得到的人工细胞具有基因表达、酶催化等功能,但结构较简单,且功能单一。科研人员打破传统手段,以原核细胞为基础材料构建出拟真核细胞,其构建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构建原细胞。将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置于空液滴中,大肠杆菌会自发地进入液滴内部,铜绿假单胞菌在液滴表面。利用酶将两种细菌裂解后,铜绿假单胞菌的质膜留在液滴表面,液滴内部有主要来自大肠杆菌和部分来自假单胞菌的蛋白质、核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基本的酶催化、糖酵解和基因表达功能。由此构建出一个由质膜包裹的、内含细胞质活性成分的原细胞。 第二步:构建拟真核细胞。在原细胞中加入组蛋白等大分子,在其内部得到DNA/组蛋白体,构建一个拟细胞核结构。随后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再加入肌动蛋白单体构建拟细胞骨架的结构,大大增强了细胞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代谢物质逐渐积累,球状原细胞在48小时后呈现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形状,且保持了细胞结构的复杂性,质膜也不断修复。最终获得了一个结构和功能复杂的拟真核细胞。 (1)从文中信息可知,原细胞的质膜来源于(),质膜可将其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从而保证了内部环境的() (2)推测文中“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这一过程相当于在原细胞 中植入了()(填细胞器名称),()了原细胞已有的功能。 (3)与真核细胞相比,拟真核细胞还未具有()等结构。 (4)从细胞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分析,这一研究可以为()提供证据。  

答 案:(1)铜绿假单胞菌  相对稳定 (2)线粒体 增 强 (3)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答出一项 即可) (4)真核细胞起源于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

2、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当iPSC"遇到"CRISPR/Cas9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当今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科学家分别于2012年和2020年获得诺贝尔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iPSC“遇到”CRISPR/Cas9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呢? 1958年,科学家利用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培养出胡萝卜植株,此项工作完美地诠释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依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然而,对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而言,类似过程却不那么容易。 2006年,科学家将细胞干性基因转入小鼠体细胞,诱导其成为多能干细胞,即iPSC。该技术突破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难以实现重新分裂、分化的瓶颈,为进一步定向诱导奠定了基础,也为那些依赖于胚胎干细胞而进行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这种技术需通过病毒介导,且转入的细胞干性基因可能使iPS细胞癌变。 直到2012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源自细菌的CRISPR/Cas9系统可作为基因编辑的工具,能对基因进行定向改造。例如,研究者将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小鼠的体细胞诱导成iPS细胞,再利用CRISPR/Cas9对该细胞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矫正,并诱导该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然后再移植到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发现该小鼠能够正常表达β-珠蛋白。 两大技术的“联手”,将在疾病治疗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由于细胞干性基因的转入,使体细胞恢复了()的能力,成为iPS细胞,进而可以定向诱导成多种体细胞。诱导成的多种体细胞具有()(填“相同”或“不同”)的遗传信息。 (2)iPS细胞诱导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过程中,β-珠蛋白基因可以通过()和()过程形成β-珠蛋白。 (3)结合文中信息,概述iPSC和CRISPR/Cas9技术“联手”用于疾病治疗的优势:()

答 案:(1)分裂、分化  相同  (2)转录  翻译 (3)CRISPR/Cas9技术可解决利用iPSC治疗过程中致病基因需要矫正的问题;CRISPR/Cas9技术可解决利用iPSC 治疗过程中的细胞癌变问题;iPSC使CRISPR/Cas9技术在疾病 的治疗方面应用范围更广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