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16:03:14 来源:人人学历网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4月2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一句运用了白描的艺术手法。
答 案:对
2、唐诗的演变历经初唐、中唐、盛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答 案:错
解 析:唐诗的演变历经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中,涉及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一项是()
答 案:A
解 析:A项,出自王安石的《元日》,涉及春节;B项,出自杜牧的《清明》,涉及清明节;C项,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涉及中秋节;D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涉及重阳节。
2、下列对“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答 案:A
解 析:三人:几个人。必:一定。
填空题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原名(),现代诗人。诗中用了象征的手法。诗歌的中心句是()
答 案:艾青;蒋正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贻我彤管。(《诗经·静女》)
答 案:静女其娈
写作题
1、“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一个家长的帖子在网上传播甚广,并引发了大家激烈的争论。有人赞同,有人持相反的意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 案:【优秀范文】 不负重,不轻松 当我们还是个呱呱而啼的婴孩时,我们还不知道,其实人的一生都在成长。成长是一朵花绽放的美丽,也是一棵竹抽节时的疼痛。这位家长宁愿欠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看到他卑微的成年。为什么?因为人生本就如此,不负重,不轻松。 是的,没有人会被一直养在恒温玻璃瓶里,在通往远方的路上,不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就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我们必须学着用柔嫩的肩膀去扛起生活的巨木,只因这肩上的重木是我们通往彼岸唯一的桥。 当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踌躇徘徊时,不妨去想一想马云创业时是如何肩扛重木匍匐前行的。马云从饱受质疑的“骗子”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从屡败屡战的“疯子”磨砺成指点迷津的创业教父。我们清楚地看到,一路走来,马云扛着生命的重木经历了无数磨难,却并没有放弃肩上的重木,因为他深知,“不吃苦不奋斗,你要青春干什么”。是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一生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我们的身躯需要承受重负,如此,我们才能走得更远,爬得更高! 当你在梦想的鸿沟前长吁短叹时,你不妨也去品味一番中国女排在低谷时是如何忍辱负重重创传奇的。这支承载光荣和梦想的队伍,曾经七度成为世界冠军。然而,这份荣耀却戛然而止,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女排有过世界排名仅列第十的难堪低谷,也经历过亚锦赛第四的最差战绩。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路走来,中国女排扛着生命的重木经历了无数坎坷,却并没有放弃肩上的重木。因为她们明白,“谁坚强到最后,谁就能笑到最后”。是啊,伟大的生命总是在饱经风雪后依旧负重前行,不改赤心。 这是个众生浮躁的时代,许多人无心负重蜗行在梦想的路上,光怪陆离的世界吸引着他们的眼球,他们只想快一点到达终点,去享受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开始减轻身上的重木,于是,他们变成了一个个稻草人、空心人。最终,他们止步于人生无法绕过的沟壑前,垂头丧气,怨天尤人…… 时代像个筛子,筛得弃重溃逃的人流离失所,筛得负重笃行的人出类拔萃。哪里有什么“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粗粝能甘,纷华不染。漫漫长途中,负重而生才能走出别样的精彩!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英]约翰·济慈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德]卡尔·马克思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美育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美育是一种刚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 案:【优秀范文】 美育是一种刚需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清新隽永之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是典雅含蓄之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大气磅礴之美。我们要想体会这种美,就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这就需要美的教育。换句话说,美育是一种刚需。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经历了美的教育,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种种美好。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自然万物,无一不美。东晋的谢安在雪天举行家庭聚会时,询问子侄辈的人:“白雪纷纷何所似?”他哥哥的儿子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哥哥的女儿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后者显然比前者更好,雪花柳絮,异迹而同趣。若非经受过美的教育,怎会写出如此意趣盎然的诗句呢?因此,我们需要美育,美育可以让我们在未来庸俗的生活中留一点浪漫想象。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给我们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一个人如果能从小接受关于美的教育,那么他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心怀理想的人。相反,一个人如果生长在诸如自私、野蛮、欺凌的环境里,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那么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坏人,给社会的安宁和谐带来隐患。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聚与传播。 当今社会,相比“正能量”,人们似乎更加喜欢“毒鸡汤”。但我仍然要诚恳地说,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美育。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需要知道,用地沟油是丑,卖假药是丑,给孩子打毒疫苗是丑,官员贪腐是丑;我们需要知道助人为乐是美,恪尽职守是美,为正义呼喊是美,为人民服务是美……美育让人知道是非善恶、辨别真假美丑,是当今社会的刚需。 于个人,美育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的精神;于社会,美育能够让社会正气安然,安定祥和;于国家,美育能提升国民素质,建立文化自信。可以说,美育是对人进行的一切关于美好的教育,是一种刚需。
简答题
1、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称颈联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答 案:“万里”写离家之远;“秋”写时之凄凉;“常”写漂泊之久;“作客”写羁旅之伤;“百年”写晚年已至;“多病”写身之衰弱;“独”写孤苦伶仃,愁苦难遣;“登台”写在高处远眺,融眼前之景与心中悲情于一体,抒情浑然天成。
2、本文以“炊烟是引我回家的路”为题有何妙处?
答 案:①把“炊烟”比作“引我回家的路”,设喻新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炊烟”是本文的行文线索;③“炊烟”承载着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思念,承载着“我”对童年时光的怀念,暗示了文章的主题。